编者按
宁夏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和重要驿站,多座中亚白种人墓葬的发掘和波斯萨珊王朝鎏金银壶、东罗马金币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充分说明宁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这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近,本报记者庄电一深入宁夏各地,采访到大量鲜活的素材。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走基层·塞上新丝路”,敬请关注。
“这可能又是一个中亚白种人的墓葬!”最近,记者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塬正在发掘的唐初大型墓地采访时,人骨鉴定专家告诉记者:墓中出土的头盖骨具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特征。
在此之前,考古专家在其附近曾陆续发现6具粟特人遗骸。其鲜明的白种人特征,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这些原本生活在今伊朗附近的人不仅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宁夏的固原,而且在这里扎下了根。
早在1983年,考古人员在这一区域还发掘了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吴辉夫妇合葬墓,发现了距今1500多年、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鎏金银壶。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鎏金银壶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但其表面展示的却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往事越千年。先民留在丝绸之路上的足迹渐渐抹平,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也渐渐远去。
“宁夏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宁夏为自己确定的战略定位。这可不是宁夏人不自量力、一厢情愿。宁夏,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环境,无论是向西开放,还是向东发展,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条件。
宁夏是回族形成、发展、壮大的地方,宁夏原创舞剧《月上贺兰》就生动地反映了那段历史。作为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曾有过许多亲密的交往。生活在宁夏大地上的回族人民,与阿拉伯国家人民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地区的人民,在文化、习俗、信仰等方面都有许多相近、相通之处,宁夏与这些地区进行广泛交流、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和人文条件。
2010年,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在银川举行,国务院领导到会做了主旨演讲,引起全世界、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关注。
2013年,在成功举办了3届中阿经贸论坛之后,这项国际性盛会升格为“中阿博览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了题为《深化中阿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
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支持,激发了宁夏抢抓“新丝路”机遇的热情:向西,扩大中阿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向东,承接产业转移,站稳国内市场,宁夏迎来了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中国需要“向西看”,阿拉伯国家也在实施“东向”战略,宁夏义不容辞地为此搭建了平台,为全国各地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宁夏构建的塞上新丝路,也越来越通畅了。
在2012年举行的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上,李克强同志宣布:国务院批准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并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一转眼两年过去了,记者在实地看到,保税区已建成并封关运行。
管委会副主任张保成告诉记者,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仅半年就创收6亿多元,正带动宁夏及周边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改造。银川综合保税区搭建了“空中丝路”,对拓展与伊斯兰世界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构筑面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济格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同样,已被确定为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的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也是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记者看到,作为承载高端商务、聚敛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那里正努力打造服务中阿经贸交流、辐射陕甘宁蒙毗邻地区金融、商贸的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
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占地1平方公里的iBi育成中心,已成为令人向往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整个园区已经营造出竞争向上、优胜劣汰的创业环境,培育、扶持了一大批小微企业和优秀创业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亿元,网络交易额则突破千亿元。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一处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的荒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与中卫市合作正在建设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将拥有120万台服务器的新一代云计算产业基地,进而建设中阿互联网经济试验区,打造“网上丝绸之路”。记者在那里看到,总投资9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工,一排排厂房正从刚刚平整过的地面崛起。
几天的所见所闻,让记者深切感到:塞上新丝路,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本报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