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老生》(长篇小说)
载《当代》2014年第5期
这是贾平凹的第15部长篇小说。《老生》尝试了一次“民间写史”,以四段往事讲述了陕西南部一段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贾平凹在《后记》中说,《老生》“老老实实地去呈现过去的国情、世情、民情”,“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紧张而错综复杂。”小说穿插了大量《山海经》内容,贾平凹有意从中读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灵密码,称:“《山海经》写了所经历过的山与水,《老生》的往事也都是我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山海经》只写山水,《老生》只写人事。”
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短篇小说)
载《收获》2014年第4期、第5期
《收获》以专辑形式,接连两期刊登了20余位80后作家的短篇小说,包括第4期霍艳、郑小驴、张忌、朱个、旧海棠、于一爽、张怡微、双雪涛,以及第5期张悦然、七堇年、蔡东、陈幻、孙频、常小琥、颜歌、王威廉、甫跃辉、马小淘、手指、青蓖、顾拜妮的小说。《收获·秋冬卷》也发表了笛安与周嘉宁的新长篇。很多读者对“80后”作家的认知还是局限于韩寒、郭敬明等少数几位“市场宠儿”,但实际上还有许多有实力、有潜力的严肃的同龄写作者不为大众熟知。此次专号,可以看作是众多青年作家的同台亮相,能从中略窥当今新生代创作的整体水平、鲜明时代感与个人特色。联想到1987年、1988年《收获》曾两次推出先锋作品专号,洪峰、余华、苏童、孙甘露、格非等集体亮相,载入文学史册;那么,此专辑亦可立此存照,在他日这些作家成长为文学中坚力量时,再作回溯。
陈应松《滚钩》(中篇小说)
载《十月》2014年第5期
这部写长江边上打捞溺水者故事的小说题材独特,让人想起几年前曾引起巨大争议的“挟尸要价”的新闻事件。新闻真相莫衷一是,而小说则把视野推进到更广阔的现实和纵深的历史中。小说以沉重的笔触、凛冽的语言,描写了江边底层渔民的生存状态,在生命与金钱的冲突中拷问良心,拷问现实,读来惊心动魄。
关仁山《日头》(长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14年第9期
关仁山的作品向来以关注当下农村变革为特色。编者在卷首语中说:中国乡村小说的名作,几乎都是在农民性格和时运的关系上有所发现,核心故事又大都与“土地”的属性相关,并在此中显现传统人格的力量。《日头》在土地流转的变革背景上,更为复杂更为深入也更为超拔地讲述了今日乡村的中国故事。
张清华等《武汉故事:日常生活与楚地风景》(评论)
载《长城》2014年第5期
今年以来《长城》开设了“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专栏,在文学叙事中钩沉一座城市的美学形象。前几期依次讨论了北京、上海、南京在文学中展现的城与人、今与昔。这一期聚焦武汉,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进入到当代的武汉叙事,或探讨武汉的码头文化特质,或切入武汉日常生活史,管窥当代中国城市的日常生活价值观与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
娜·萨洛特著 余中先译 《金果》(长篇小说)
载《世界文学》2014年第5期
已故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娜塔丽·萨洛特的这部作品,既无人物亦无情节,主人公是一本名曰“金果”的小说。作品主题即这本新书的出版在欣赏它的人与不喜欢它的人心中带来的一系列反应、骚动与潜对话。萨洛特的小说向来被认为艰深难懂,同时配发的论文《从〈金果〉的多声部看新现实主义的真实》有助于对该小说、对新小说流派的认识。(萧玥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