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榜书热评

    观看之道

    ——评《如何用你的眼睛》

    杨荣誉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7日   12 版)
    《如何用你的眼睛》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著

    丁宁译 三联书店

        视觉,通俗地说就是“观看”,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当我们睁开眼睛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看到这个色彩斑斓、精彩纷呈的世界,一切都显得轻松自如。但这种最自然、最常见的“观看”行为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尤其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图像时代,视觉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视觉文化符号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提出挑战。因此,对视觉艺术理论的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关于视觉心理和审美心理的研究在现当代美学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詹姆斯·埃尔金斯,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与批评系主任、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美术史系主任,在《如何用你的眼睛》一书中,把注意力放到人们容易忽视或误读的日常事物中,告诉你从蝴蝶的翅膀可以知道它们的身份,无云的天空在日落时分会按照准确的颜色层次发生渐变,一座桥梁能揭示出人群与那个地方的关系,油画的裂缝可以告诉你它的年代,而马路的裂缝也告诉你一些秘密……他以画家敏锐的眼睛和侦探家的热情,把世界变成了观察家的百宝盒,在类似浩如烟海的视觉文化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条另类的研究路径。

        作者围绕如何观看平面图像、如何在二维图像中看到三维效果、如何在静止图像中看到运动效果等几个方面,一一细致介绍,甚至包括那些复杂的东西,如佛教和印度教的曼荼罗、化学元素周期表、象形文字等。然而,作者一再强调的是:“这不是一本参考工具书。它是本让人学会怎样看任何东西的书,让人学会更协调、比平常更耐心地使用自己的眼睛。它是一本关于为了看而停下来花时间的书,讲述不断地看,直到世界的诸种细节慢慢地展示其自身为止。”“每一种事物都仅仅因为其存在于世这一事实而具有完全占有我的注意力的力量。我认为,注视是一种纯粹的愉悦——它使我超乎自我,并且只是思考我正在观看的东西。”也就是说,这是一部讲述观看之道的书。

        古语有问:“何谓道?”答曰:“春天的花,夏天的鸟,秋天的枫,冬天的雪。”时间流转中,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韵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河大地本就在诉说着自己,世人却以己见观物,执取一面,不容易领略如实呈现的意义。莫里斯·梅洛-庞蒂曾说:“视觉是一种在心灵面前树立世界的图画或表象,树立一个内在性与理想性世界的思想活动。”阿恩海姆也指出,“所谓视觉,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也就是说,视觉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是与理性思维具有同等作用和价值的认知方式,是对物体形式、结构的积极组织、构建的创造性活动。而视觉的这种创造性会形成每个人对世界不同的观感。

        一个人从自然到人文的生命过程中,前半段大体是一个加法的过程,所谓“为学日益”,“增益其所不能”。在这个阶段学到了许多知识、生命态度与社会价值,使我们更能应对环境;同时,这些经验、成见却也束缚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愈加不自由,成为生命中的大负担。就如某些专家,往往只在一个领域进入,难免活在一个封闭系统里,只有自己以及自己的知识,没有其他,只能“入乎其内”,无法“出乎其外”。他们身上的惯性较常人更强,较难跳出自己的框框。满口专业术语,看去的世界也犹如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无法呈现世界的澄澈清明。

        “为道日损”,当我们可以放下经验、知识、角色的束缚时,在开放、平等中面对万事万物,创造性与各种可能性自然涌现而出。在艺术创作中(摄影、写作、绘画、表演等等),需要放开胸怀,放下头脑中既有的观念,在每个独特的时刻,在唯一的、无法重复的当下,去体会、觉察、享受生命的细节。我常常对学习摄影的学生说:“面对被摄物,面对镜头中的世界,摄影师需要贴近并细心观察,感受被摄物的美与珍贵,然后再用学习到的技术表达摄影师的珍惜,这样的创作理念或许可以帮助你细心观察,发现美、记录美。而且,即使是拍废了的照片,也是值得珍惜的,照片里面隐藏着它的意义。”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有一颗观照的心,在观照中如实、自在,扩展生命的慈悲与包容,渐渐契入无分别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初心”吧!那是不受成长经历、生命轨迹的羁绊与桎梏而空着的心;是能随时好奇、怀疑、求知、接受的心。唯有保持初心,世间万物的可能性才会对你敞开,为你容纳而准备,一切事物才会倍感新鲜,扑面而来。

        正如作者所说:“我希望此书能启迪每位读者,停下来思考下那些绝对是平淡无奇的事物、那些显然是那么的毫无意义以至于似乎从来不值得想一想的事物。一旦你开始看懂了它们,那么世界——那个可能显得如此枯燥、如此缺乏兴味的世界——就将在你的眼前汇聚起来,变得意味深长了。”于是,掩卷自勉: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习如何去放下那些所谓的“平淡无奇”和“毫无意义”,逐渐回到好奇与尊重中看待事物。让自己的生命犹如一面镜子,所有的一切如实呈现,在当下一刻看清它与生命对应的鲜活意义。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