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05日 星期日

    文化风云

    老而不旧的苏州图书馆

    黄颖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05日   07 版)

        9月20日,坐落在苏州传统园林“天香小筑”的苏州图书馆迎来了建馆百年。从正议书院学古堂,到江苏第二省立图书馆,再到如今闻名于全国的公共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一路成长,一路蜕变,在转型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公共图书馆却依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焕发着生机。

        从2005年起,苏州图书馆领异标新,创造性地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总分馆模式。该模式中,苏州图书馆为总馆,苏州各区、各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流动图书馆车作为机动图书馆车,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在苏州市各区、街道。这种总分馆的模式,打破了过去市辖图书馆由一个团队管理、区辖图书馆由另一套人管理的传统,运用数字化管理技术、让各图书馆共用一套管理系统、共用一套数据库,大大节约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同时总分馆的模式加强了各图书馆资源流动,合理地分配了苏州市内的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迄今为止,苏州总分馆体系内共有60家分馆、2辆流动车和43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点。这个模式在降低苏州的图书馆总体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为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便利,苏州市也因此成为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总分馆模式的基础之上,苏州图书馆又首创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以往,读者在图书馆借书时可能会遇到图书馆没有自己想借的书,或者该书已经被借出的问题,而有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之后,读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及各种终端智能设备访问图书馆的网上借阅平台,预约提出借阅请求,然后只需要在自己指定的分馆或社区投递点“等书上门”。在这个过程中,总馆及各分馆中的各图书馆将协调书本资源,找到了满足读者借阅请求的书本后,将立即派送到读者指定的地点,同时短信通知读者凭证刷卡取书。

        苏州图书馆前馆长、大力推动苏州总分馆模式的邱冠华认为:读书是一种习惯,图书馆除了给公众创造一个读书的条件之外,更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碎片化地去阅读。为了满足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读者的阅读需求,苏州图书馆建立了苏州轨道交通图书馆,这种图书馆采用固定交互式媒体与传统书架相结合的形式,分为书籍报刊阅览区、信息检索区和多媒体展示区,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充足的生活信息与百科知识。

        无论是总分馆模式,还是“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抑或是轨道交通图书馆,都充分展现了古老的苏州图书馆与时俱进的精神,正因为如此,百年苏州图书馆才能老而不旧,充满生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