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最美基层干部

    “焦裕禄精神指引着我的人生”

    ——新疆哈密地区退休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故事(上)

    本报记者 王瑟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27日   03 版)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中)向朋友讲述那张照片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瑟摄

        “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学习他;困难挡不住,灾害压不倒。”

     

        在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家里,46年前他与焦裕禄一家人的照片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他眼含热泪,深情地唱起了当年那首全国人民都很熟悉的歌曲《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

     

        “我们那个年代,‘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也是一个极高的荣誉。我虽然做不了毛主席的好学生,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焦裕禄的好学生。”说起自己的一生,阿布列林自豪地说。

     

    “去兰考,看看焦裕禄”

     

        “我上高二时,第一次从报纸上知道了焦裕禄的事迹。当时我一口气读完,又反复读了几篇,文章中的许多情节我都可以背下来。那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去兰考,看看焦裕禄,给他上个坟。”

     

        机会在两年后来了。“1968年2月,我和5个同学从上海返回新疆时,决定在兰考下车,实现我们当初的愿望。”阿布列林说。他们遇到马车坐马车,碰到拖拉机坐拖拉机,走遍了大半个兰考。

     

        “当时我们都是学生,每人凑了1块5毛钱,买了一只花篮,边走边问,找到了焦裕禄书记的陵墓。我们献上花篮后,站成一排,用维吾尔语唱了那首歌《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说到这,阿布列林的眼里再次涌上了泪花。

     

        经人指点,他们在兰考中学找到了焦国庆、焦守云兄妹。在他们的带领下,来到了焦裕禄的家。

     

        “焦书记的家只有一间房子,中间用木板隔成两间,再糊上厚厚的报纸当墙,屋里冷得像冰窖。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一个县委书记的家。”

     

        焦书记年迈的母亲听说阿布列林一行是从新疆来的,流着眼泪拉住他的手说:“你们好辛苦啊,从老远的新疆来给我儿子上坟,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临走前,阿布列林和焦国庆把焦裕禄家对面一个小照相馆的师傅请来,与焦家人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

     

        “为了永远接受焦裕禄精神教育,我把那张照片装在镜框里,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这些年来,家搬了8次,但这个镜框一直都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焦裕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的人生,他是我的精神坐标,一辈子的精神守望。”阿布列林说。

     

    “焦裕禄一直活在我心中”

     

        从兰考回到哈密不久,他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选择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哈密火箭农场四分场接受再教育。当时,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天不亮就扛着坎土曼下地了。至今,他还记得第一天下地干活的情景:

     

        “那天在平地打埂子,只干了一小会儿,我的双手就磨了好几个水泡,破了后疼得钻心。但我没有退缩,焦书记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手上起几个水泡算什么呢?”

     

        凭着这股子劲,阿布列林成为农场一把好手,先后被评为“夏收积极分子”“优秀知识青年”。“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我很激动,心想:我终于做到了。”

     

        随后,阿布列林被推荐到农机厂工作,调入哈密县、哈密市和哈密地区中级法院、地区检察院工作。在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的激励下,他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如今,他退休在家,又先后被哈密市惠康园社区特聘为法律义务宣讲员,被哈密市任命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被焦裕禄干部学院聘为特聘教授,被新疆干部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今年2月27日,阿布列林得知哈密地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举办了“焦裕禄精神报告会”,邀请到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来哈密作报告。那一刻,他心里十分激动。“我要亲手把这张珍藏了46年的照片送给焦书记的家人。46年来,焦裕禄一直活在我心中。”

     

        1994年,组织上选送他到中央检察官学院深造,出门时他把和焦裕禄家人的合影装进了口袋,但就在学习结束时,组织上通知他立即回单位办理一起重大案件。

     

        2011年6月,他到内地出差,又一次把照片装进口袋。但事还没办完,就得到了“父亲病危速回”的消息。

     

        2013年春节,女儿补发了工资,想陪爸爸实现这个愿望。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挑花帽、选围巾,准备送给焦裕禄的家人。但就在出门时,母亲病情恶化。兰考之行的愿望再次落空。

     

        今年6月17日,他终于来到焦裕禄烈士陵园,当年的泡桐树已经高大挺拔。当他把放大的照片送给焦国庆和焦守凤、焦跃进时,他才知道,焦裕禄的母亲一生很少照相,这是仅存的一张。这张照片弥足珍贵,被焦裕禄纪念馆收藏。(本报记者 王 瑟)

     

    传承的永远是精神

     

    本报评论员 

     

        46年来,阿布列林以焦裕禄作为人生坐标,不辍学习,积极践行,让焦裕禄精神在哈密发芽、开花、结果。“我要一辈子以焦裕禄为榜样!”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46个春秋足以证明,他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

     

        学习焦裕禄,他敢啃硬骨头。他拼命苦干迎难而上,从知青、工人,到检察官、法官,啃下一个接一个硬骨头,一路成长为全国优秀检察干部。

     

        传承焦裕禄精神,他求真务实。作为执法人员,阿布列林要求自己“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决不能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做交易,要忠于党的事业,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确保法律公平公正。他说,自己要像焦裕禄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哈密市检察院存放的一份办案统计赫然记录着:从1979年到1997年间,阿布列林办理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批捕、起诉正确率均达100%。

     

        发扬焦裕禄精神,他一心为民。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阿布列林则把哈密3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装在心中,和他们心意相通,知冷暖、解繁难。“欲做公仆先近人,既做公仆必做事,做好公仆当为民。”他为汉族青年讨薪,关心失学儿童,化解多民族群众争端。他胸怀大局,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人们说,信仰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的力量。阿布列林的事迹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曾发问:“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相信开在64岁的维吾尔族老人阿布列林心中的这朵精神之花,会让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多一点体悟和启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