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悖论:最需要教育的地方,却最缺少好的教师。曾因做过“墙中洞实验”而闻名于世的印度科学家苏加托·密特拉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感慨:今天在座的各位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如果你们想象一下自己国家的地图,总能在上面画出一些小圈,然后说:噢,这些地方好的老师是不愿意去的。我们国家的教育不也正面对着这样的窘境吗?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优秀教师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充裕、过剩,而西部极度匮乏。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卫星、网络等信息技术可以将优秀教师的智慧与人体分离,实现远程智慧服务,为改变几千年来人类教育的途径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全日制远程教学,是指通过卫星、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况直播、录播或植入城市名校教师课堂教学,远端学校师生通过收看、参与名校课堂教学,再由远端教师组织当地学生实时消化吸收,从而实现城市名校的学生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学生“异地同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2000年四川省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尝试利用卫星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向落后地区。2002年,成都七中成立东方闻道网校,向云、贵、川、藏、陇五省区的普通高中提供远程直播教学,后来又拓展到初中和小学,形成覆盖整个基础教育的全日制远程教学体系。全日制远程教学对现有教学流程进行了再造,提出“四个同时、五位一体”的远程直播教学模式。“四个同时”是指“同时上课、同时备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五位一体”即教学设计者、把关教师、前端的授课教师、远端教师和技术教师组成教师协作团队,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进行协同教学和提供教学服务,保障远程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目前,全日制远程教学远端学校已有近400所,远端学校让95万多名学生、6万多名教师受益。
全日制远程教学通过卫星、网络成百倍、千倍地放大城市优秀教师的智慧,有效促进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发展。
首先,大幅度提高了远端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够与城市名校学生一起学习,接受最好的老师教育,对远端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许多远端学生甚至将名校优秀学生当成了自己心中学习的偶像。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走进名牌大学,“知识改变命运”原本是一句口号,而如今却变成了现实。
其次,创造了远端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独特环境,缩短了教师成长周期。薄弱校教师可以“拜”西部最优秀教师为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学到优秀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策略性知识等隐性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远程教学还大大缩短了教师成长周期,成都七中副校长罗清红认为:“一般一名远端青年教师从高一到高三跟着直播教学走过一轮3年,就基本上可以达到成都七中优秀教师标准。”全日制远程教学开创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之后的第四条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改变了千百年来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模式。
再次,实现了城乡学校一体,共享优质资源。全日制远程教学采用的是“链式发展”,通过链条将优质资源和智慧直抵远端学校,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我国教学资源生产者与使用者严重背离的尴尬局面。
最后,提升了薄弱学校的社会声誉,拓展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空间。西部薄弱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稳定,个别地方在校学生流失率高达40%-50%。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农村学校在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强调规模效益,打造超大学校,致使薄弱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被剥夺,甚至有的学校被“连根拔起”。而全日制远程教学的开展促进了薄弱学校与城市名校的融合,提升了其社会声誉,大大提升了薄弱校生存与发展能力。
目前,国际上已经将远程教育作为世界各国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全民教育目标的战略性手段。
为了促进全日制远程教学的健康发展,需要切实转变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思路,由“送资源”转到“送智慧”上,突破“梯度理论”的局限,使西部教育跳过传统的特定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将西部教师专业发展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运用全日制远程教学在短时间内使西部教师专业素养有一个大的跃升。建立“政府引导、名校参与、企业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购买智慧服务、名校提供优秀教师智慧资源、企业建设和运营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调查表明,全日制远程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国家应建立西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建立东部城市名校与西部薄弱校全日制远程教学联盟,促进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