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大学价值的认识在发生着变化,一些功利浮躁的价值观正在左右着大学作用的发挥,这需要我们以更加冷静严谨的态度,来全方位地探索分析大学在当代最根本的价值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硬实力、软实力与大学功利化思潮
大学在现实中其功能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所大学的实力。大学的实力可细化为硬实力和软实力。
所谓硬实力,就是体现一所大学现实作用的直接可以量化、可以比较的基本功能。这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大学的投资、规模、面积、基本设施和条件等。二是大学的科学技术促进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指标。一所大学的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就在于它能否解决社会发展的难题,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大学的学科和毕业生在社会和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所大学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这包括:一是这所大学的历史文化传承。每所大学创办的文化脉络、思想传承都不尽相同,这是其是否厚实有气场的一个重要体现。二是这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基本制度和学术氛围。三是这所大学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这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长久贡献的体现。
硬实力和软实力当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没有办学条件现代化、成果的转化和学科的市场占有,说软实力当然会是纸上谈兵。但必须指出的是,相比较硬实力,软实力更能持久地发挥大学的作用,它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将更长远、更有意义。而恰恰我们不愿意看到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的硬实力相当崇拜,各种排名在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大学生跟风似的选择专业和学校,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硬实力化的比较。面对这种大学功利化思潮,需要我们反思的东西有很多。最根本的就是需要考虑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才能不负大学的神圣使命。
重器轻道、重研轻教与大学价值的迷失
论及大学的现代功能和走向,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释放着其能量,推动着社会发展风驰电掣般地前进。但正是这种提速太快,也提醒我们,一些价值理念需要深刻反省,毕竟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着的现象令人担忧。
大学校园中重器轻道的现象令人忧虑。所谓重器轻道是指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实用、市场、技能等显性的要素,而忽视基础性的能够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的知识。当然,我们强调大学所学知识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这是可以理解而且是必须的,但若将大学功能理解成生活就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完全迁就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大学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意愿就可能失去。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工具化、程式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尽管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但总体的教学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视角和话语权是微不足道的。如我们评议一个好老师,就在于他如何竭尽全力将其知识体系整体地最大化地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考核也从来是标准化的,这看似权威公正,但却是对人类成长特性的忽视,更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特性的漠视。一个青年,当他特有的激情、创造和追求因为不符合既定的客观标准而屡屡受到冷落时,是对青年完全人格的培育有着重大影响的。
教师评价体制尚未完全形成。从总体上来说,教师重视科研轻人才培养的趋向没有本质转变。即使投入教学,教师考虑更多的是专业知识性传授,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青年学生完全人格的塑造关注还不够。因为从评价指标上来说,科研成果多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回报,可谓名利双收,而人才培养又是一个短期很难看到效益的长期工程。
人格培育,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根本价值所在
一位学者说过,人与人之间比到最后的不是财富、地位、美貌,而是人格。确实,放到更大的比较空间,我们可以说,人格不仅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代代目光远大、爱国爱民、敬业乐群、求真创新的完全人格公民,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根本价值所在。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这包括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但我们要看到,对这四项职能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人才培养应当更具核心地位。对于大学而言,没有一批批的优质的毕业生,其他职能的发挥就只能是苍白的甚至是无意义的。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大学应当从学校治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要让每位同学在学校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度中,感受到道德成长的力量,感受到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健全人格培育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权重。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改变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成绩分数能力当然是成长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对于一个学生的真正核心考评,应当是其人格健全发育程度。否则,他所获得的分数成绩越大,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能量就越大。对于教师而言,看其最根本的业绩应当在培育塑造人才上所下的功夫,一个对学生缺少爱和关心的老师,一个本身思想行为偏执猥琐的老师,即使出再多的成果,也没有资格站在讲坛上。由此,我们需要改革对学生和教师外在的见物不见人的评价体系,以健全人格培育作为评价体系的原点,进而构建鼓励人才全面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
总之,大学要将人格培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更多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在大学校园涌现。这是大学最根本职责和价值所在,更是社会对大学的最大期望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