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往经验看,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大体上都是在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时出现峰值,中国之所以努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就是希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能早一点出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碳强度目标将如期完成
据了解,上半年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和生产增速明显放慢,而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为多年来降幅之最。
按照既定目标,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7.5%左右。“按照计划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应下降4%,但是今年上半年已经下降了5%;单位GDP能耗原来计划下降3.9%,现在已经下降了4.2%。通过分析,1—9月份,单位GDP能耗下降还会保持在4.2%的水平,碳强度降幅还会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今年的预期目标肯定能够实现。”解振华充满信心地说。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节能量占到全球的58%,可再生能源绝对量不断提高。从2005年到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风电装机容量提高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提高了280倍。
“整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了全球的24%。”解振华表示,“虽然我们取得了进展,但是困难仍然很多。要想很快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过来,还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创新技术,还要很多努力。”
碳交易将在全国推开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在此期间,我国将实施工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左右。
解振华表示,全国共有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下一步将在不同地区探索碳交易的制度、机制。“现在我们正在总结这些地方的试点经验和做法,准备建立全国的碳市场。”解振华说,“一年多时间,试点工作进展很顺利。试点地区建立了自己的交易制度、核算体系,确定了本地区碳排放的总量,并建立了分配机制。共成交1100多万吨二氧化碳,成交额已超过5亿元。”
二氧化碳排放将总量控制
解振华透露,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中国将对煤的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
据了解,在世界上已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大体经历了倒“U”字形的情况。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还处在上升阶段。
“从过往经验看,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大体上都是在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时出现峰值,但中国不会重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犯过的错误。”解振华说。
统计显示,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已经从“十五”的7%左右,提升至“十一五”的8.3%。这一数据到“十二五”达到11.4%,到2020年要达到15%。“中国之所以努力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就是希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能早一点出现。”解振华说,“如要尽早出现峰值,我们必须采取总量控制的措施。具体何时采取措施,还要进一步论证。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之中。”
节能环保产业将达4.5万亿元
事实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只是挑战,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节能减排、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会派生出一个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在这个产业发展较快。”解振华说,“预计到2015年,即‘十二五’结束时,每年产值能够达到4.5万亿元,吸纳的就业人口可能将有3200万~3300多万人。”
“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好了,可以双赢。”解振华强调。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公布《规划》,向国际社会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说到肯定就要做到。”解振华语气坚定地说,“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政策、措施,有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不是别人让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而且要做好。”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