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美关系未来而言,诸位老师就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中美关系不仅对双方很重要,而且对全世界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世界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以及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些重要的目标,诸位老师至关重要。是你们在搭建我们走向共同未来的桥梁。所以,老师们,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肩负重要使命,因为你们是人类通向未来的桥梁的建造者!
有一幕,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的母亲递给我迟了一天才到我们镇的当地报纸《大都会日报》。上面刊登着一张中国代表第一次坐在联合国安理会圆桌前的大幅照片。我的母亲——一位朴实的澳大利亚农妇说:“这是整个世界的大事,人们将会记住这一天。”作为一个澳大利亚的农村小孩儿,我当时难以体会其中的深义。但是,母亲的这一番话却激起了我了解中国、学习中文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环澳大利亚自我发现之旅。然后,我决定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自此开始了一段学习中文的五年之旅。此后,我申请去澳大利亚外交部并被录取,因而成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再后来,我终于被派到了北京。
今昔往昔,中国一以贯之地成了我事业生活和人生经历里的一个浓墨重彩的共同主题。这么多年来,没有一天我不用汉语。我已习惯于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引用,我也着迷于中国历史。中国人讲以史为鉴,并由此构筑未来愿景,这也是我知识和智力的根基。或许,这也是我被邀请到哈佛大学研究中美关系未来的原因。
中国很快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一天一旦到来,就意味着,自乔治三世任英国国王之后,第一次一个非西方、非传统意义上的民主且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过往50年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现在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对于如何看待中国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得很无知。与此同时,中国对于外界如何看待自己,也存在很多误解。在国际关系中,误解是极度危险的,缩小认识上的分歧至关重要。虽然,增进理解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缩小理念上或认识上的分歧,依然可以有效提高问题的可控性。
我认为,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存在六大误解。不过,这正是语言和文化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在美国教授这一门非凡语言的优秀教师们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第一大误解,认为当今中国是单一的、一元的或只有一个模式。任何和我一样了解中国的人都知道,中国有多个维度。是的,这个国家常常只发出一种声音,但是中国内部蕴含着的声音纷繁复杂。这迥异于过往中国的任何时期。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了解现代中国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借此找到彼此差别的关键工具。
第二大误解,认为中国企图在21世纪称霸世界,正如美国在20世纪称霸世界那样。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中国从始至终所专注的都是国内事务。早在明朝,中国就有机会建立一个海外殖民帝国,但中国没有选择这么做,因为它对此兴趣不大——它更愿意通过贸易来盈利。这一点,你越想就越觉得有趣。中国关注对外关系的主要动因是为了尽可能保证其对内统治的稳定。虽然,这引发了它和周围邻邦的冲突,尤其和北方邻邦,但是认为中国对世界怀有长期压抑的霸权野心的猜测,不过是某些西方人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第三大误解,认为了解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已经被固化为神秘、不可理解的、不愿显露真正抱负与渴望的、一个叫人捉摸不透的、太过圆滑的社会。说这种话的人显然不负责任。文化形式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国家社会的复杂关系的确存在,但是倘若我们对于现代西方国家的构成稍有认识的话就会明白,不同国家之间的这种差异和冲突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第四大误解,认为中国本质上都被金钱、权力以及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面子”所驱动。我的经验和反思告诉我,西方人也很在意金钱和权力。至于“面子”问题或诸如此类,其实也时刻存在于西方人的固有意识当中。应该准确地审视自己之后,再谨慎地评论他人。
第五大误解,认为中国和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价值观差异。让我们来看看当今西方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和谐,可持续发展,还有安全。那么试问,中国人是否渴望自由?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中国人不热爱追求平等?不。他们“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人对国界以外的和谐毫无概念吗?不,他们有“天下观”。中国现在关心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吗?虽然有些迟了,但事实证明中国是非常关心的。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根据经验和逻辑进行仔细观察、深入反思,在这之后,我们再来考虑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中西方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根本性的价值观矛盾或冲突。
中西价值观和传统肯定有所差异。学过中国传统经典的人都知道儒家经典价值,比如“孝”“义”“仁”。这些价值取向在西方字典里还没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对等翻译。但是,当我们从中国传统去看我们的价值观,老子思想、道家传统、佛教传统以及中国现存的其他传统,它们关注的是和谐、平衡和统一。这些概念也是西方思维传统的核心所在。如果我们要研究哲学和历史,研究中国历史传统以及西方近代传统,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
第六个误解——这是和在座的各位老师有直接关系的一个——就是在西方世界里盛行的“中文太难论”,他们认为中文根本就学不会。事实上,只要对中文有一些粗浅的了解,你就会知道如果你语法能力一般,那么来学中文就对了。当然在发音方面,中文是有些不一样,但是如果你洗澡的时候能唱歌,你应该就能学中文。和做任何事一样,学中文需要的是一点投入、一些努力。搭好东西方之间、中美之间的桥梁同样也需要辛苦的努力,尤其需要在语言上下苦功夫。在座的诸位老师,请给予学生学习中文的灵感和机会!
学习任何语言,更不要说学一个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文明古国的语言,应该既是一种对文化尊重的体现,也是通向理解的大门。最近在北京某研讨会上,中方一位发言人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作为中国的职业外交家,他在将近70岁的年纪,第一次听到西方人说:“有些地方西方应该向中国学习。”我们可能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能够向西方学习,正在向西方学习;从很多方面来看,他们的确向西方学习得很成功。但是,换个角度看,西方也有许多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谦虚也应当是西方人值得拥有的美德。学习汉语不仅是出于对中国的尊重,也是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包括中国当前新生和创新事物的尊重。
我想表明,在沟通文化、化解误解、增进互信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而你们,在美国教授这门伟大语言的伟大教师们,应该在这些亟须工作的最前线努力贡献,不遗余力地做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再次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