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尼,这个面积3000亩的小山村,年产油画3万幅,目前有9家文化旅游公司和十几家个体画室,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2000人,产值已破亿元,被称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
普东镇被称为“太阳能小镇”,这是一个以光伏科技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小城镇,村民把土地租给企业,由企业建成光伏农业科技大棚,聘用当地村民成为农业工人,实现生产和就业方式的直接转换。
油画小镇、太阳能小镇、蓝莓小镇等产业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悄然兴起。“城镇化的本质是让人完成城镇化,实现身份公平待遇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幸福小城镇。
●小城镇怎么建?
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城镇化是不可逆的发展进程,我们要坚持统筹规划,形成一个地方一张蓝图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说。
2013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效能,青岛正式启动了小城镇培育试点工程,选取了胶州市李哥庄镇等5个经济强镇为首批试点,赋予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试点镇的规划设计方案全部来自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院,每个试点镇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青岛市建委城镇化办公室调研员金立诚介绍,好的规划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
“凭什么让我们先砸几亿人民币去造森林啊?”面对青岛鲁信置业公司项目负责人的抗议。张家楼镇党委书记杨亦武说:“先造森林,然后把你的项目像珍珠一样撒进来。这是好事,也有利于你的转型发展!”经过5轮艰苦的谈判,张家楼镇的发展思路最终得到了投资商的认可。按照规划要求,鲁信置业一期投资2个多亿,在珠山芝田生态园栽种了6000多棵红枫。
●钱从哪里来?
整镇开发,吸引大企业参与
“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新型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青岛市发改委统筹办副主任周江杰说,小城镇建设要坚持整镇开发的思路,吸引大企业参与,提升小城镇整体建设档次和配套水平。
张家楼镇也是全国闻名的蓝莓小镇。通过联想集团数亿资金的持续注入,短短2年,蓝莓小镇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年3000万株的育苗能力使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蓝莓育苗基地、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带动当地3000多人就业。
青岛市发改委统筹处处长颜丙峰介绍,中国铁建、中国建筑、正大集团等大企业参与了青岛蓝村镇、姜山镇和李哥庄镇的整体开发,协议投资已经超过800多亿元。平度南村镇则通过海信集团的家电项目带动了家电产业园和配套产业园的发展,仅2013年投产的项目,就新增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可以说,大企业参与整镇开发的模式已在青岛初步形成。
兴业才能兴城。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才有内生动力,有生财之道的城镇化才能走得更踏实。
●人口如何聚?
要进得来,更要住得好融得进
从古至今,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从未改变。李群指出,虽然青岛的城镇化率已达67.72%,但城镇化质量还不够高,要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人要进得来,更要住得好融得进。
“预计到2020年,青岛的城镇化率将达75%左右,每年还将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左右。必须把附着在户籍上的附加利益完全剥离,才能让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快速有效地流动。”颜丙峰说,在青岛中心城区,开始落实积分入户制度,力争把户籍大门敞得更开一些。在县域,青岛的户籍大门基本完全敞开。
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这是属于农民的小幸福,也是属于小城镇的大幸福。
(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