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牵起手,拼一个完整的“大饼”

    ——访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

    苏婷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6日   14 版)

        “我要参会!”丛中笑的这个愿望十分强烈。在她看来,这绝不是她一个人的呼声。

     

        “作为国家级的校外教育机构,我们理应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并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决定提供依据,但现实中,我们缺少行业主渠道来反映校外教育的现状和诉求!”同业中有这种感觉的绝不止丛主任一个,每当她这个有“国”字号头衔的机构发起活动、召开会议时,总是应者众多,“说明大家都渴望找‘组织’,虽然我们没有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不过我们已听说全国校外教育联席会正准备做这方面的工作,非常期待。”

     

        目前,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分属教育、共青团和妇联三家主管,各家处于各自的行业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指导,难免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情形。这样虽然可以自由发挥、百花齐放,但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个游离的‘散兵’,因为找不到‘大部队’而只能孤军作战,校外教育也因此形不成一个拳头”。

     

        大家期待着把全国的校外教育下成“一盘棋”。“要参会,就是希望有到位的具体指导和政策保障,也能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丛中笑认为,应该建立起能把校外各方统起来的机制,工作上能有统一的指挥部署和监督评估。当然,这种期待又不是被统死。

     

        “现在社会上说起校外教育,第一感觉似乎就是‘赚钱’,其实很多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机构都开展了大量公益的教育活动。比如我们中心就有一系列形成了品牌的公益活动,像坚持了20多年的‘双有’活动,近年开展的童乐汇、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与多地校外教育机构联手捐赠汶川、德阳的20家‘心理音乐教室’……都突出了校外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丛中笑说,校外教育机构都在逐渐转型中,课程本身也在发展变化中。如中国儿童中心的90多个兴趣小组活动项目,绝大部分都融入了健康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而绝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上。儿童兴趣培养的优化升级、增强教育综合效能已经写入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关于校外教育机构公益性、功利性的辩论和指责由来已久。“的确,这些机构是公益单位,但却没有足额的经费。”丛中笑说,近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校外文化生活;积极进行基础性科研,探索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建立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为培养儿童健康人格而努力。在这些工作中,国家财政给予的经费支持不足50%。一方面,离开财政支持,中心开展活动、搞好科研都是很难的。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拨款缺口较大,不足以满足正常开展活动支出。为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同时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始终坚持按照中办国办2006年颁发的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只收取成本费用,从未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校外教育既然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在不推向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就应该加大对校外教育的投入。这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校外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期盼。

     

        让校外教育最感纠结的,是不能跟学校教育形成共事的共同体: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包袱过大,有些事情做不了;而同时,校外教育又找不到定位,需要“找事做”。如果二者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好校外教育的资源,把校内、校外拼成一张“大饼”,才是完整的教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