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机场专线大巴的车身上,曾将“候机楼”直译成“hou machine building”。公交公司的失误激起千层浪,针对如何规范公共交通标识翻译的问题,成都市要“去病根”。
作为西南经济重镇,成都早在2006年,就已出台了《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其中明文规定,禁止制作和销售不符合《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实施目录》所列标准的公共信息标识产品。
成都市的公共信息标识的英语翻译均有专业翻译公司负责,候机楼翻译“惹笑话”也是事出有因。据机场公交负责人介绍,车身原始的翻译为“Shuangliu International Airport”,但车身披上广告后,广告公司将原来的公交信息覆盖掉,重新填上了信息,却又把信息搞错,惹出笑话。
事情经媒体报道后,成都市交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委”)立刻撤掉错误标识,并添加飞机图案,用以区别城市公交。
2013年12月31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一部分:通则》正式发布。国家标准一公布,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参照国家统一标准,将原有的《成都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实施目录》进行修改。
在整改工作中,质监局的工作人员深入到标识的设计制作单位、旅游部门、交管部门,体育、教育、卫生等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质监局还尽可能地减少审批,加强服务。目前,在质监局的网站上,各单位可以随时下载公共信息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此外,质监局还在筹划建设成都市公共信息标识矢量图库,一旦图库建设完成,广告公司可以直接下载标准的公共标识矢量图。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就是网络监督,网民可以随时登录质监局微博,报告错误,质监局尽量不让错误标识多“活”一秒。(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么洺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