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打工老板》:谱写改革新篇

    高尔纯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5日   14 版)

        在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一部由深圳市华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张唯执导、反映中国民营企业家故事的影片《打工老板》引发观众热议和媒体关注,并成为入选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华语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张公认名片,而支撑“中国制造”半壁江山的是广大民营企业。但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许多承接对外加工、依靠廉价劳动力取得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大批工厂倒闭。然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并没有从此垮掉,经历了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后又奇迹般浴火重生。这究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寻求答案。

        《打工老板》以史诗的格调,形象地记录了这次转型的阵痛,再现了民营企业重生的奇迹,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影片始终把镜头聚焦在一个工厂、一个企业家身上,集中讲述达林玩具厂和老板林大林在这场危机中绝路逢生的经历,尽显以小见大之妙。林大林表面上是深圳一家上千人玩具厂的老板,实际上也是打工仔,为拥有品牌和订单的外国老板打工。“打工老板”由此得名。他来自农村,和农民工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同时,他又是个久经风浪的老板,闯荡江湖的经历促成他性格的多样性。他主张宽容烧车闹事的工人,亲自给患病的老工人送去医疗费,对丢针事件却严查严办,毫不容情。他有创建自己品牌的梦想抱负,不甘心受外国企业的钳制和摆布,但当美方企业趁火打劫、故意压低价格时,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订单。为完成订单,工人加班干活,机器超负荷运转,安全事故频发。当老工人梁爱珍得病入院后,蓄积在工人心头的火山终于爆发,工厂顷刻陷入瘫痪。林大林霎时成了“黑心老板”,备受舆论谴责。美方企业又借口安检不合格解除了与他们厂的订单,林大林被逼进了死胡同。影片毫不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热点,把民营企业遭遇最尴尬悲惨的一幕展现给观众,还将这位民营企业家内心的纠结、孤独和苦闷和盘托出。最后,林大林凭借着顽强和坚韧挺了过来,还通过改革重组,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还清欠款并开发出完全自主品牌的喜禾娃娃,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梦想。

        影片采用了多角度叙事,厂方人员、农民工、媒体记者、律师、政府部门领导,既是戏中角色,又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叙述人。其中,卧底记者艾晶的设置独具匠心。她有职业记者的良好素养,敏感、执着,对达林玩具厂的劳资纠纷和“黑心老板”的“血汗工厂”这种新闻自然不会放过。然而,当事实真相逐渐显露,她摆脱了个人情感的束缚,从一般地同情弱者、为农民工争权,转向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站到一个更加宏阔也理性的高度审视事实。她意识到,在强弱不均的国际商业竞争中,中国的民营企业老板也是弱者。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清醒: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就必须关注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生存发展。

        影片的史诗格调要求叙事客观真实,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该片在镜头语言和结构上采用纪实风格,使观众有强烈的现场感,并以此协调虚与实、表现与再现的关系,经过不留痕迹的艺术加工,让一段历史真实地呈现出来。影片果断舍弃了过分戏剧化的情节处理,让表现对象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都保持原有的生活质感。导演张唯曾经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对影片反映的内容不仅熟悉,而且感同身受,所以影片在细节刻画和节奏把握上格外细心严谨。而摄影师卢茨·赖特迈尔驾驭镜头的功力,以及饰演林大林的演员姚安濂和饰演艾晶的汤嬿准确朴实的表演也给影片的艺术呈现增色不少。

        (作者为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文艺评论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