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08日 星期一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巡礼

    利群书社:做好传承大文章

    本报记者 夏静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8日   01 版)
    利群书社旧址。
    中华大学校门。均为资料照片

        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5楼悟园,陆定一题写的“利群书社”镶嵌在一面红色的旗帜上,学生可以在此借阅马列等理论书籍。在科学会堂报告厅的东楼,“利群书社”的牌匾悬挂在门口,这里展示着学校出版的代表性学术著作。

     

        在校园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尊汉白玉塑像,他就是利群书社创办人,被周恩来誉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的恽代英。

     

        站在塑像前,研究恽代英30多年的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良明讲述了一个书社和一代青年成长的历史。

     

    进步的书社

     

        《墨子·非乐上》说:“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以天下为己任的利群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恽代英创办了利群书社。

     

        “五四运动前后,湖北相继出现各种宣传新文化的进步团休,最著名的就是华中师范大学杰出校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林育南等创办的利群书社。1915年恽代英转入武昌中华大学哲学本科学习,1917年10月,恽代英、黄负生、梁绍文等发起组织互助社,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这是武汉地区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全国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李良明娓娓道来。

     

        利群书社是在互助社书报贩卖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文化运动的场所,是一个修养会社的结晶体”,施洋、萧楚女、吴德峰等都曾在利群书社学习。李良明介绍:“1919年末至1920年初,毛泽东在率驱张(敬尧)代表团赴京请愿返长沙途中路过武汉到利群书社拜访恽代英,就住在即将开张的书社里。毛泽东与恽代英彻夜长谈,称赞创办利群书社‘这个办法好’,恽代英则鼓励毛泽东在长沙也创办一个类似的书社。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信誉担保人就有恽代英。”

     

    爱国的青年

     

        “书社最初成员有12人——恽代英、林育南、沈光耀、廖焕星、郑遵芳(郑南宣)、郑兴焕、刘世昌、魏君谟(魏以新)、胡竞成、李伯刚、萧鸿举(萧云鹄)和余家菊。不久,林毓英(张浩)、萧楚女、李求实、陆沉(卢斌)先后加入。”李良明告诉记者。

     

        利群书社历经一年零四个月,时间虽短,却凝聚了一批爱国青年。李良明说:“1921年7月15日至21日,恽代英、林育南召集受利群书社影响的24名进步青年在湖北黄冈浚新小学成立‘共存社’。共存社的宗旨是:‘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这与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基本精神完全一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恽代英闻讯后,立即解散共存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5月6日,周恩来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为纪念恽代英烈士殉难十九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十九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永远的传承

     

        1985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建利群书社,匾额由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亲笔题词。利群书社开始建在学校北大门口西侧,有两层楼,面积很大,主要经营人文社科类书籍,成为武汉市民和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后来利群书社搬迁到校内,主要经营学校出版社的代表性学术著作。两年前,利群书社成为马列书籍展览室。

     

        李良明说:“学校非常重视对利群书社和恽代英遗产的研究,不仅修建了恽代英广场、立了恽代英塑像,而且成立恽代英班、创办恽代英党校,永远纪念和传承恽代英精神。以家国天下为一生抱负的恽代英,成为一代代青年学子心中的楷模。”(本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