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英国和苏联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个会议上共同决定了战后对德国的占领政策。其中,对德国人民战后反省与再教育的必要性,原则上达成了共识。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对待日本问题上与其对德国的政策则有明显的区别。这种政策上的区别,使德国在面对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与日本大相径庭。美国从一开始即认为德国人民是集体的犯罪者,而日本人民是日本领导阶层的牺牲品,没有必要逼迫日本老百姓进行集体反省。所以,日本战后在对历史反省问题上的外来压力没有像德国那么大。
美国对德国战后政策的设计是,“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建立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新闻自由。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美国军队采取四种办法, 即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去中央化、去垄断化。美国部分心理学家把紧跟希特勒的德国人当作是有心理问题并需要进行治疗的人,而治疗的对象是全体德国人民。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一再强调要取消日本的所谓侵略哲学,但同时他强调日本老百姓是日本领导阶层的牺牲品。美国政府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而日本无条件投降只能通过天皇来实现。日本老百姓把自己看作受害者,是因为美国原子弹爆炸。德国人民是希特勒的受害者。日本人民是美国的牺牲品。这样,日本老百姓不仅没有产生犯罪意识,相反感到的是“牺牲”。20世纪60年代,德国年轻人开始反叛,促进父母一辈进行反省;日本同样有很多社会运动,但年轻一代没提出反省的问题,他们的斗争集中于反美。
与德国相比,日本从没产生承认侵略历史的共识。中国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档案,对历史学家来说十分重要,对促进日本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