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焦点话题

    “创新”驱动“新常态”

    作者:陈恒 李希然 郭晓丹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8日 13版)
    北京科博会 CFP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陈 恒  本报通讯员 李希然 郭晓丹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赵振华

     

        中国新生经济研究院院长  郭 夏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丁元竹

     

        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何特殊意义?如何促使创新驱动成为一种常态?

     

    1、新常态下,怎么看创新驱动?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创新驱动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

     

        丁元竹:纵观世界经济,一部经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因。经济增长有两个相互推动的因素:知识资本的大量投入导致经济效率不断提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增长与效率提升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带来效率进步的知识资本必定大大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是大部分经济增长,这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必须加大知识资本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赵振华: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关键因素。新常态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效率、低成本的新一轮稳态过程。与旧常态相比,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已经从“高速增长”变为“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

     

        在新常态时期,制约我国自主创新的因素还比较多,比如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体制机制。自主创新呈现出来的是产品,但产品的背后是技术,技术的背后是人才。此外,自主创新需要资金资本的支持,现在来看,资金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支持还不够。体制机制也制约了自主创新。

     

        郭 夏: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的最大制约因素仍然是过度关注GDP、关注投资、关注增长,这些理论本身就是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我们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创新”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理念,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从过去的投资经济转变到新生经济理念中来。如今,我们面临着创新经济和旧常态经济之间的摩擦和转变。创新驱动需要有几个大的“拉手”来拉动,比如高科技经济、高新能源以及互联网。另外,在海外投资、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变革等方面也存在推动传统经济变革的重要“拉手”。

     

    2、新常态下,如何寻找新动力?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为什么要强调创新需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如何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赵振华: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创新才是可持续的,这样的创新永远站在市场的最前沿。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目的应该是刺激市场需求,为了应用。

     

        强调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其意义在于使创新贴近现实、走向市场,让创新结果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和城乡居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有了市场的创新是可持续的,有了市场就有了巨大的效益,市场反过来支持原始的创新,创新和市场需求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强调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形成企业出题目、高等科研院校做文章、政府提供平台的创新模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三方协同创新。让市场引导资源配置,按照市场方式来搞创新。

     

        制度优势体现在集中优势资源在某一方面实现重大科技成果,体现制度优越性,政府和市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创新。比如这次会议就特别提到,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郭 夏:创新驱动战略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要满足民生的各种需要。所以创新驱动不能单纯从高科技发展、海外投资、金融创新等创新驱动本身寻找动力,更多的是要通过创新驱动满足民生和经济转型的需求,在这个基础要求上来考虑创新。创新有很多的路线和走向,一定要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决定作用,考虑到提升民生和社会各种需求的作用,产生比较好的新生经济效益,才能让我们的创新脚踏实地,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而不是昙花一现或者追求新奇怪异。

     

        企业对于这些市场需求是最敏感的,为此,在创新中要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过去,我们的科研体制、经济体制更多的是把科研和企业发展分割开,今后要让我们的科研和创新投资都能落实到企业发展中去,确实通过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创新让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现在,大家眼光都盯着传统产业、常态产业,这些本身已高度混合重叠,只有通过创新驱动的这种常态创新,才能够使我们的经济体制充满活力,才能够给我们的经济带来竞争力。

     

    3、新常态下,何处求解创新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在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时,提出四点意见。一是紧扣发展,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记者:如何解读这四点意见,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如何使创新驱动成为常态?

     

        赵振华:为了使创新促进新常态,在赶超核心技术、强化激励人才、改革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这四点中,体制机制是最为重要的。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首先必须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使创新能获得更多收益,激励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问题。如果说创新的成果不断被别人模仿、造假、侵犯知识产权,那么创新就要受到损失。自主创新还缺乏一个合力,需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形成的合力,但是现在这种协同创新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体制机制理顺了自然就可以激励人才。要在体制机制上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风险的分担和投入体制、协同创新的体制。

     

        丁元竹: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人员享有自由的创造空间。要大力集聚创新人才,让科技人员享有自由的创造空间、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就必须根除科技教育领域的官化现象。

     

        在科技教育领域,一些行政官员占用了科研教学资源,尤其是通过科研和教学经费管理近水楼台先得月,挫伤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科技人员享有自由的创造空间、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的重要制度设计,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新活力,使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重要引擎。

     

        郭 夏:要使创新驱动成为常态,就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决策体制改革,来配合技术的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要围绕如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同时,要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

     

        链接

     

    美国创新体系建设的举措

     

        重视中小企业创新

     

        《美国创新战略》中专门提出“创业美国计划”:加大对创业者和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增加对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帮助小企业扩大出口。

     

        培养创新人才

     

        美国改进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方面的兴趣,并明确提出未来10年培养10万名STEM教师。

     

        改进创新宏观管理

     

        美国设立国家首席技术官,出台《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提高研究开发投入和营造创新环境,强化政府服务与支撑职能。(杨亮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