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德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决定——将向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提供武器。长期以来,德国政府一直奉行的基本政治原则是,坚决不向除欧盟和北约以外的第三国输出武器。但事实上,德国并没有能坚持住这一原则,它早就向不少国家提供各种武器装备,而向正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武器,这还是首次。媒体称,此届德国政府在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上迈出了一大步,甚至越过红线。
三周前,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还在宣称,此届政府将推动更具约束性的军工产品出口政策。加布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我们希望做的无非就是建立一种出口机制,使其回归到德国政府对军工出口的基本原则上。”随后德国政府宣布,取消两年前已经批准的对俄军备出口许可。虽然取消该项目的背景是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但欧盟的制裁并不包括此前达成的军工交易。如法国与俄罗斯“西北风”直升机航母项目就没有受到影响。正在舆论激烈讨论收紧军工产品出口政策是否会影响德国经济之时,德国政府却做出了向伊拉克库尔德人出口武器的决定。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解释这一决定时表示,为了阻止日益恶化的人道危机,德国决定向库尔德人民提供武器支持。
多年来,德国执行严格的武器出口政策。为此制定的《对外贸易法》和《战争武器管制法》对武器出口都有明确规定。除非有极其特殊的外交和安全原因,不允许德国政府批准向第三国即非北约或非欧盟国家出售武器。
在欧元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欧元区国家不得不缩衣紧食,哪还有闲钱购买武器。这就意味着,德国收到的购买武器订单减少了。德国国防工业越来越依赖于出口军工产品到欧洲以外的国家。所谓严苛的军火出口政策名存实亡。
德国联邦经济部2012年公布的一份军火出口报告显示,2011年德国政府批准出口军火总值为54亿多欧元,同比增长6.6亿欧元。其中42%的军火不是销往欧盟国家或者北约国家,其大部分买家是以色列、阿联酋、新加坡、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在武器出口方面,德国政府坚守的最后一条原则是,坚决禁止向战争地区、危机地区或者镇压本国民众的国家出口战争武器。那么,此次向伊拉克库尔德人出口武器就等于冲破了德国在武器出口政策上的最后一条红线。
德国政府批准向库尔德人出口武器的决定遭到了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左翼党认为,这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决定,向库尔德人提供的反坦克导弹等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最后这类武器落到谁的手里很难预料。绿党则认为,德国提供武器会使当地局势更为复杂,应该让联邦议会全体议员参与决策,共同决定是否有必要向库尔德人提供战争武器。德国媒体也向联邦政府发问,如果能向伊拉克库尔德人提供武器,那么德国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向叙利亚反对派、向乌克兰政府提供武器?
德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外长施泰因迈尔在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宣布,德国要施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并在国际争端中扮演重要角色,军事克制固然可取,但不能被误解为置身事外。在军事克制文化与履行盟国义务面前,德国选择了后者,这可以解读为,德国的外交政策理念开始重大转变了。
(本报柏林8月23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