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路径、保障机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政治担当和重要责任。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中,仍有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研究和阐释。“三个倡导”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内涵丰富,精神深邃。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层次剖析清楚,把每个词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阐释厘清。
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对传统礼仪、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等的研究,充分展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关系,使这些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形式与核心价值观相衔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之更为群众所认同、所接受、所践行。
要加强对世界文明成果借鉴的研究。世界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价值观的培育,都离不开吸收和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伟大民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视为重要的资源,认真研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使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相融合。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方面紧密配合、全方位密切协同的有效实现路径,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公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需要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积极实践。
要研究如何夯实人文社科素养之基。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能够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心灵,完善人的品行,提升人的境界,有助于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思想基础。根据公众人文社科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总结以往提高公众人文社科素养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基础”,如何创新提质的新模式、新渠道、新方法,不断提升社会公众人文社科素养,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有坚如磐石的根基和丰厚膏腴的土地。
要研究如何融入社会生活之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观念形态的,又是实践形态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得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用之不觉、去之不能之效。要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文化工作之中,融入各种礼仪活动和节日、庆典等纪念活动中去,“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主流价值导向,达到人人自觉遵循和践行。
要研究如何突出道德教育之要。习近平总书记用“大德、公德、私德”的概念,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他在北大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华民族向来重德崇德,视“德”为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和道德教育的作用,研究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的三个层次更加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之融入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惟德惟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要研究如何开展有的放矢之教。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根据不同文化层次、职业身份、年龄结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决不能不看对象,千篇一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和先进模范这四类重点人群的要求,认真研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责任和示范作用;研究加强社会公众人物的正能量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向社会公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研究加强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通识教育,使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从小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扣好人生第一个“扣子”;研究发挥好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建立完善的先进道德评选、培养和宣传机制,使之更加真实化、人性化、立体化,可靠可信、可亲可敬、可学可仿。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机制
加强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框架模式,构建一整套运行有效的制度、政策、法律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要研究如何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靠宣传教育、世代传承,更要靠规范约束、制度保障。要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保障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实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建立更具刚性的社会征信体系。要研究如何建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业规范、工作规章、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公民日常行为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中, 融入家庭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中去,使广大公众自觉遵循,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
要研究如何完善相应的公共政策。政策具有引领公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作用。要深入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去,落实到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切实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实际价值,从而强化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循,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要研究如何建立褒奖惩戒机制。有效的褒奖惩戒机制能起到良好的“指挥棒”导向作用,使社会公众认识到个人行为什么该遵循,什么须放弃,从而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奖惩机制建设,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对遵守和奉行国家大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的楷模,如何采取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并加以宣传推广。同时,要认真研究对违反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如何在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征信体系中建立一定的惩戒和禁入等机制,真正体现好人得到褒奖激励,坏人得到惩戒处罚。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