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这片广袤的土地,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金色通道,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帖木儿帝国,一度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走向。今天,在陆地丝绸之路衰落数百年之后,这里正焕发新的生机,重新赢得全世界的关注。
8月11日,我们离开宏伟的撒马尔罕,到达童话城市布哈拉。在布哈拉做了短暂的停留之后,第二天我们又驱车460公里穿越克孜勒库姆沙漠(意为红沙漠),来到古城希瓦。14日起,我们从努库斯出发,驱车1400多公里穿过红沙漠,到达哈萨克斯坦边境。我们用了七天时间,穿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
这几天,网上可以找到的中文资料也越来越少,城市里几乎没有中文标识。
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形和地貌很像我国的甘肃省,呈东南、西北狭长走向,东部植被丰富,往西则多沙漠绿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植被丰茂,桑树很多,路两边种的是棉花和玉米。而从布哈拉到希瓦,则基本上是沙漠。但在希瓦周边,我们却惊奇地看到了大片水稻,这里虽然在沙漠腹地,却水量充沛。离开希瓦不久,我们又重新陷入茫茫的戈壁沙漠之中。此情此景,仿佛是二十多天前在河西走廊的重演。
除了相似的地理风貌,这里与中国的文化景观完全不同,河西走廊是一条佛教东进的大通道,这一带则是伊斯兰文化酝酿发展的中心。布哈拉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高达40多米的宣礼塔,它的周围有着保存完整的神学院、清真寺和大巴扎,“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除了阿里巴巴,当地人坚信阿凡提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城中有一座他骑着毛驴的巨大铜像。
希瓦古城是一座绿洲城市,老城规模不大,长700米,宽400米,但城墙和城市建筑却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这里就是我们历史书上经常看到的“花剌子模”居住地。在金庸的著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帮助铁木真攻打的就是这座城池。13日一早,记者登上高大的希瓦古城墙,看到城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城内则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土墙,人们随意睡在大街上,一点也不为安全担忧。
得益于老城新城分开发展的思路,这几个城市的原始风貌,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在这几座城市穿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无愧于“旧世界横断面”的名声。站在古城的街头,眼前的景物仿佛在历史中凝固,只要将汽车换成骆驼,就能瞬间穿越时光回到过去。
100年前,西方探险家们来到这里,用现代化的人文、地理和社会学概念,重新定义了这条道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一直影响至今。今天,我们走在这条路上,感到熟悉又陌生。这里因其长久封闭而凝聚着火热的能量,有待更多的丝路商人去开发,也有待更多的中国人来感受它的魅力。(本报阿特劳8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周 龙) (更多内容见光明网首页全媒体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