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蝴蝶。”缓慢咽气的石宙明在死前重复了两遍。于是,背景音乐声中便是一片哀嚎。哭声来自石宙明的学生,还有爱人。他死了,而且这么突然。很显然,这是一个悲剧。
音乐剧的魅力
这是一部音乐剧演出的尾声场景,剧的名字叫《蝴蝶博士》。整个剧情都围绕一个名叫石宙明的科学家展开。作为纪念中韩建交22周年的活动,这部音乐剧日前在北京世纪剧院华丽登场。演出由韩国现代剧团现代剧场、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驻华韩国文化院、韩国能源管理公团共同主办。这部音乐剧改编自韩国剧作家金義卿的《新蝴蝶赞歌》。以日本统治时期,蝴蝶研究学家石宙明博士的一生为主题,它包含了在20世纪30年代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在蝴蝶研究的理想与残酷的殖民地现实之间彷徨的青年石宙明的苦恼。
耐听的旋律,优美的唱腔和精心的布景,都是典型的百老汇做派。音乐剧本身就是声、光、电技术与文化艺术交融的集大成之作,这个剧的所有细节都渗透出韩国在文化娱乐产业上的惊人造诣。当然,这个剧一点也不“娱乐”,它讲述了一个悲戚的故事,一段不能磨灭的历史。
石宙明其人
石宙明,一个生物学家,以研究蝴蝶为己任,他是这个故事的主角。音乐剧的导演金振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对于石宙明这个蝴蝶博士,韩国人也相对陌生。长期以来,他被历史所忽略。只是近些年,他才被公众重新认识、接纳。
石宙明博士(1908-1950),一个世界级的蝴蝶学者,曾采集了75万余只蝴蝶制成标本。他的足迹覆盖整个朝鲜半岛,对250余种朝鲜蝴蝶进行了充分的分布研究,纠正了超过800余种错误学名。石宙明在研究蝴蝶的过程中,发现了蝴蝶栖息地逐渐北移的现象,由此,他察觉到20世纪30年代韩半岛已经发生了气候变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28日,藏有石宙明15万只蝴蝶标本的博物馆遭到轰击,他的研究成果毁灭殆尽。10月6日,石宙明在首尔忠武路街遭枪击。42岁的他,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石宙明直至逝世前,发表了众多与蝴蝶相关的论文。1940年,他发表的《朝鲜产地蝴蝶总目录》被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所收藏,得到了国际权威的认证。由此,石宙明成为仅有30余名会员的世界蝴蝶学会的一员,在国际上获得了蝴蝶博士的称谓。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这样一个生物学家,怎么会被历史遗忘呢?
悲剧的肇因
细心的人,看过他的生卒年月和命运轨迹之后,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些端倪。作为一个朝鲜族人,他长期生活在日据时期。他学术工作的主要对象在朝鲜半岛,但不少研究在日本展开,并得到日本和美国学界的支持与资助。此后,他在开城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分时光,并在朝鲜内战时被误伤而丧命。
这个悲剧真正令人扼腕的地方,不仅体现在石宙明个人的命运之上,也许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个大时代下的残酷片段。石宙明的一生,正是朝鲜半岛那段坎坷历史的一个截面。如果你只看石宙明的简历,觉得无非就是一个生物学家的干巴巴的一生。可是当你把他的研究经历,放在殖民、内战、民族自决的大历史中去思量,就会发现他的故事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复杂性。
像许多科学家一样,石宙明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只想做好自己的研究。他热爱自己的那片土地,喜欢那里的一草一木。在那里追逐着不同的蝴蝶,就是他的最大乐趣,也是他的生命全部。世界那么复杂,社会如此扭曲,人们为了各自的正义理念,去战争、敌对、杀戮,他都无法理解,可能也不愿意去弄明白。他只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他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石宙明的标本,终于湮灭在了熊熊的战火之中。正如他自己,也死于乱枪。这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他才42岁,他还有他蝴蝶梦。他一定想逍遥,想超然世外,但现实怎么会允许?
剧中,他中枪之后,倒下时,嘴里不停地念叨:“我只知道蝴蝶,我只知道蝴蝶……”而他一生的错误,可能也就在于此。现实中的各种版本的“石宙明”一直都有。在复杂历史时期生活的科学家,不少都有石宙明类似的困惑。他们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外面现实中的社会争论和纷纷扰扰,根本无暇也无心顾及。也许,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美丽新世界。那里,这些单纯而美好的人们,不会像石宙明一样,“蝴蝶梦”碎。(本报记者 李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