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特别关注

    美国空袭能扭转伊拉克乱局吗

    本报记者 韩显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0日   08 版)
    8月8日,在美军空袭后,伊拉克北部城市埃尔比勒郊外的一个检查站附近升起浓烟。
    在海湾地区执行任务的“乔治·H·W·布什”号航空母舰上,地勤人员指挥一架F/A-18C大黄蜂战斗机。 新华社发

        为阻止“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极端组织成员向库尔德地区的推进,美国空军根据总统奥巴马的授权于8月8日向伊拉克北部城镇辛贾尔镇发起空袭行动,目前至少有45名ISIS成员被打死,60人被击伤。

        美国国防部8日发表声明,美军已在伊拉克发动至少三轮空袭。美国防部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首轮空袭过后,第二轮空袭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8日上午10点左右,美军使用无人机对一处武装人员的据点发动袭击,部分武装人员逃出据点。待他们重新回到据点后,无人机再次进行空袭,并成功清剿了剩余武装人员。约一小时后,四架F/A-18战斗机从位于海湾地区执行任务的“乔治·H·W·布什”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对ISIS的车队和据点进行了空袭,空袭共摧毁7辆汽车。据美联社记者发自空袭附近地点的最新消息称,美军至少已经发起了6轮空袭。与此同时,美军中央司令部还调动3架运输机,向伊北部辛贾尔山区空投72个装有饮用水和食物的包裹,援助难民。

        据美国白宫发言人厄内斯特8日透露,促使奥巴马做出空袭和人道主义空投食品、物资决定有三个原因。首先,辛贾尔山的局势十分危险,出现了紧急人道主义灾难。其次,有报道称ISIS武装正向伊拉克埃尔比勒挺进,伊拉克境内美国公民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最后,伊拉克议会本周日有望选出新总理,本次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空袭是出于伊拉克政府方面的请求。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巴马此次批准美军在伊拉克进行“有目的性”的空袭时并不情愿。美国白宫前伊拉克问题专家表示,奥巴马希望伊拉克地区的问题得到解决,“他入主白宫是为了结束伊拉克地区的争端,而不是引起战争。”

        由于美国国会正处于休会期,因此来自国会对于空袭的反应有限。不过,《华盛顿邮报》认为,大多数议员对奥巴马的“有限空袭”决定表示支持。两位共和党的参议员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称奥巴马的决定是好的,同时认为“美国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战略,削弱ISIS极端武装”。不过,也不乏反对声音。共和党议员批评奥巴马“等待时间太长”,从而导致极端组织的势力迅速膨胀,此外还有一些议员对奥巴马没有通知国会表示不满。

        美国空袭后,ISIS极端武装组织在社交媒体推特上“欢呼”,终于将美国重新“招回”伊拉克战场,并威胁将击落美军飞机,对美国区域内的盟友进行报复,对相关地区进行控制和占领。其中,一名极端组织成员叫嚣:“‘我们的国家’将进入埃尔比勒,美国将彻底失败,整个海湾都将成为我们的土地”。另一名极端组织成员称,奥巴马的决定绝不会吓倒我们,危机将成为一份厚礼。

        空袭后,国际社会纷纷做出反应。伊拉克陆军参谋长泽巴里中将表示,美军首次空袭目标是ISIS在迈赫穆尔、辛贾尔地区的基地,“接下来我们的地面行动可能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空袭将帮助库尔德人武装“收复失地”。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8日发表声明说,联合国正努力在伊拉克北部开辟人道主义通道,以解救遭困的逃亡平民。法国总统奥朗德8日发表声明,表示国际社会已无法忽视ISIS带来的威胁,法国“已准备好负责任地”与美国等国际伙伴一起讨论能采取哪些行动。英国外交部则敦促在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埃尔比勒、苏莱曼耶和杜胡克等地区的英国公民撤离,并针对这些地区发布旅行警告。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次空袭扭转伊拉克局势可能性不大,认为如果单纯靠空袭能够解决问题,伊战后数十万美军也没有必要进驻10年之久。一方面,伊拉克事实上已经“一分为三”,即北部库尔德人、中部的逊尼派、南部的什叶派。可以说,这是一场因为“主角”彼此猜忌酿成的悲剧,各方利益纠缠在一起,三方相互拆台,政治和解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已经撤军的美国对伊拉克局势早无一言九鼎的影响力,虽不满马利基,但却因“民主”理由不便公开让他走人,无法促成各方找到一个均接受的领导人或政治体制。鉴此,空袭和高压可能暂时压制极端势力的进攻势头,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伊拉克问题。伊拉克各派别迫切需要展现开放包容姿态,通过对话增强互信,实现民族与教派和解。唯有如此,才能消除极端主义滋生的温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报华盛顿8月9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