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马圈沟遗址又发现两处百万年前文化层

    本报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田建辉、仝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0日   04 版)

        本报讯(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田建辉、仝辉)记者日前从河北省阳原县委宣传部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时数月对泥河湾遗址群进行了详细考察,在马圈沟遗址第一文化层探方右侧山体发现两处百万年前文化层,因水平位置处于马圈沟第一文化层上方,所以专家将其命名为IA、IB文化层。至此,阳原县境内百万年前遗址数增至48处,全世界百万年前遗址数增至55处。

        此次发掘之前,全世界百万年前遗址数53处,阳原县占46处,而闻名世界的马圈沟遗址就分七个百万年前文化层。199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布朗将马圈沟第一文化层界定为150万年前。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由谢飞领队进行连续发掘,2001年,对第三文化层进行发掘,惊现古人类“餐桌”:在发掘探方的南部区域,散落着一组以象的骨骼为主,间有石制品、动物遗骨和天然石块构成的古人类进餐场景,多数骨骼上有砍砸和刮削的痕迹,生动地展示了古人类群食大象,刮肉取食、敲骨吸髓的情景,对研究当时人类的行为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目前,考古工作队正在对IA文化层进行紧张有序的发掘,已发掘20余平方米,在正在发掘的第八水平层,发现了石制品、动物化石130余件。在考古发掘现场的阳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成胜泉说:“此次发现的IA、IB两个文化层位于132万年前的半山遗址下方10米处,年代应该在135万年前以上,弥补了原先半山遗址和马圈沟遗址第一文化层132至155万年之间的断序,使该区域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更加完整,为132至155万年间的古人类活动研究提供了具体实物,对泥河湾考古以及泥河湾保护与利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曾表示:“有活动的遗址肯定就有人类的存在,目前泥河湾遗址发掘的面积非常小,有待开发的潜力很大,发现人类化石只是早晚的问题。”

        据了解,随着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的推进,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还将对马圈沟遗址第二、三文化层进行纵向发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表示,因为之前探方的面积较小,第二文化层的大象脚印并没有发掘完,第三文化层的一根大象肋骨是从探方南壁取出,所以很有可能再次发掘出200万年前猛犸象骨骼化石。届时,马圈沟遗址第二文化层大象脚印将在原地进行保护留存,作为马圈沟遗址博物馆实物对游客展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