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4日 星期一

    新作过眼

    信仰的力量

    ——读报告文学《天地之间》

    王宏甲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13 版)

        作家谭践用10年时间追踪采访山东省一个村庄的命运。这个村名曰“粥店村”,从字面上你可以想见它曾经是怎样的贫穷凄凉。然而这个村不小,有3000多人口。谭践写这个村庄,不是一般地说改革开放使之由穷变富。这本书写的是粥店村一度乱象丛生,村支书刘元梅下决心治乱兴废,重建一个使3000多村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家乡。

        粥店村隶属山东泰安市岱岳区,这里曾经逐渐成为一个“失地村庄”,而农民的身份没有改变,他们如何在家乡维系生息繁衍、生产生活?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有多大的能量,能在这个大环境中率领数千村民重建家乡的生产生活秩序,使数千灵魂愿意在自己的家乡重新找回走向共同富裕的梦想?谭践经过10年追踪采访,并历时三载创作,立体地呈现了刘元梅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刘元梅的作为,我不赘述,只列举一例,表达我的敬佩。他被村民称为“教育书记”,因他深感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的文化差距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他抓村里的娃娃教育,投资360万元,建起了一座粥店中心幼儿园,在粥店村破旧的平房中如同“鹤立鸡群”。可是,这座幼儿园不足以容下全村的孩子,他又投资400多万元再建一座。这两座幼儿园,单从建筑质量和规模来看,都是市级一流水平。同时,他还在粥店村按省级规范化小学标准新建了一座小学,拥有能容纳400多人的阶梯教室。小学正在修建的体育场有塑胶跑道和标准化看台。在教育理念上,他还积极倡导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

        谭践聚精会神地写了刘元梅这个人物。我一直确认,写人物是报告文学作为文学的首要任务。写人物需要勇气,需要足够的社会阅历和鉴别力,需要语言和思想的综合表现力。谭践重笔写了刘元梅爱读书、爱学习。谭践初见刘元梅是在他2004年遇刺住院之后,谭践没想到,这个脖子上还缠着绷带的书记,“病房的床头、柜子、凳子上,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刊,病号戴着眼镜,斜躺在床上,手中拿一支笔,正认真看一份报纸”。这个场景,一下子要让人接受并不那么容易。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待得知刘元梅有40本读书笔记和工作笔记,我便感到这里面大有内容了。

        从他的笔记中,不仅可知他读书广,还能看出,他在那些独立阅读的深夜,是如何寻找古今中外的贤者来支持他的精神。刘元梅的孤灯觅读,是一种顽强的阅读和坚守。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大环境变得严峻复杂时,有个村支书在竭力地创造优良小环境的故事;讲述的是世道人心遇到严重挑战时,这个村支书像个部落酋长似的决心从娃娃抓起再造一代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一种悲伤,但更有一种童话般的美和钢浇铁铸般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何方?在大环境变得严峻复杂的年代,有没有可能营造出一个优良的小环境?回答这个问题,也许需要一次次地去认识农村的意义。刘元梅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深知共同致富其实是大多数农民的共同愿望,为人民服务,就应该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刘元梅坚信这样去做是对的,能够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这使他更加坚定不移地去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粥店村能创造出一个优良小环境的原因。

        我相信,中国的基层领导者和人民依然保持着勤奋、朴实的品格,这是根基所在。我以为作家的意义就在于能将刘元梅的意义开掘出来,使之超出粥店村获得更大的意义。谭践将作品取名为《天地之间》,大抵是看到,中国农民与他们的孩子们能够团团圆圆地在自己的家乡学习和劳动,把智慧和创造用于建设家乡,一定可以建设出更好的家乡、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农村发达之日,必是中国复兴之时。天地之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作者为报告文学作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