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6点,45岁的孙海英准时起床,先做好饭,再把儿子叫起来,给他打上胰岛素,然后照顾他吃饭、大小便,再把儿子一上午需要用的东西放在床边备用。7点整,孙海英出门,7点20分准时到校参加学生的英语早读。
19年来,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家和学校构成了孙海英两点一线的生命轨迹。在这所乡镇中学里,除了学校领导和办公室同事,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他们眼中教学有方、开朗乐观的孙海英老师是一个单身妈妈,更不知道她的儿子患有罕见的先天性巨肢(趾)畸形,无法行走,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3岁。
1995年,孙海英的儿子出生了,几个月后孩子被发现患有世界罕见的先天性巨肢(趾)畸形,很多人劝孙海英放弃,但是她没有。然而,不幸再次袭来,2001年,孙海英的丈夫因车祸去世,肇事司机逃逸,没有得到任何赔偿。这一次打击,让孙海英万念俱灰,但是看到年幼多病的儿子,她再一次擦干眼泪,决定要和孩子一起好好活下去。
“孙老师从来不提要求,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耽误教学,孩子看病和住院都选在周末或节假日。不管教英语还是教生物,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她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女性。”大信中学校长刘顺德说。
前些年,因工作需要和现实考虑,学校领导安排孙海英由教英语改为教生物。跨科教学有很大难度,教生物这门“非主流学科”,孙海英完全可以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但是她没有,她反复研究教材,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2007年,孙海英的学生邱晓明和陈杰参加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她本人也在1999年和200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员”。
2012年,看到学校缺英语老师,孙海英主动提出带两个班的英语课。“儿子,从今天开始你要跟着妈妈多辛苦一点,因为有一位阿姨病了,我要代她教英语课。”孙海英对儿子说。为了和新课程教改接轨,孙海英常常中午吃完饭就回办公室备课,最忙的时候,一周16节课,时常忘记回家给炉子添煤。当她想起来匆忙赶回家时,看到冻得直哆嗦的儿子,心里涌起无限愧疚,抱着儿子眼泪直流。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没有辜负她,每次考试,她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
“孙老师自己家里有困难,但是我发现她经常帮助贫困学生买辅导书。”王思楠说。王思楠是孙海英去年教过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唯独生物课成绩不理想,孙海英主动提出利用周末时间免费为她辅导。2013年,在生物会考中王思楠取得了优异成绩,2014年又以优异成绩升入重点高中。在今年的教学中,孙海英发现学生王淑纯的英语语音题失分很多,她又主动提出给王淑纯免费补课,在升级考试中,王淑纯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妈妈这些年太辛苦了!我感谢她的不离不弃!”提起孙海英,19岁的儿子泪水瞬间溢满双眼。2004年,孙海英的儿子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40天输一次血。2013年,又查出糖尿病,需要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每年数以万元计的治疗费,几乎占用了孙海英的绝大部分收入。2013年,医生一度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甚至建议孙海英放弃治疗,但是孙海英一直坚持抢救,终于把儿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孩子能活一天,我就让他快快乐乐的。我不能放弃,因为我是母亲。”孙海英说。
在母亲和老师这两个庄严的角色中,孙海英用坚强和乐观在漫漫人生路上书写着两个大字——“最美”。(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刘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