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为切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汇聚强大正能量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07版)

        编者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话不仅对山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面向全国,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各项工作提出了新思路。为进一步学习好、研究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山东社会科学院联合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大众日报社7月25日在济南举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来自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北京、上海、广东等7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及山东省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本刊今天特刊发座谈会发言摘要,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把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总书记的讲话既面向山东,也面向全国,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是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根本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各项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入学习总书记视察山东讲话精神,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总书记的讲话中来,要结合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挖内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参与、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改革思想内化为个人的具体行动。深入学习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要以解决制约山东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措施,深入查找各类矛盾和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设计好改革路径。深入学习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要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指导思想,从发展理念、定位、动力、途径以及考核导向上实现转变,更加适应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需要。

     

        山东省的理论界特别是社科院要继续在深化研究、系统研究上下功夫,把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与山东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系统化、常态化研究,及时反映山东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努力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不断把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致福)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讲话,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毫不动摇地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时间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改革要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最核心的问题是毫不动摇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的就是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唐洲雁)

     

    赋予传统文化的当代自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之鲜明是极为罕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连绵性之悠长也是举世唯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逐渐使我们民族的精神状态从感性恢复到了理性,使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科学解读。实现中国梦,必须赋予传统文化的当代自信。

     

        传统文化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抛弃糟粕,继承优良,使中华传统文化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富有价值的思想观念重新焕发青春。

     

        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天下为公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将之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发展进程,必将有利于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智力源泉。中华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从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充分挖掘先贤哲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借鉴列祖列宗智慧,是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当代自信的重大文化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尹韵公)

     

    以党的建设新成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能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五大保证。

     

        方向保证。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改革的方向不走偏。要牢牢把握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主动权、控制权,发挥党在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组织保证。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创新人才工作的理念和思路,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动力保证。在制定改革方案、谋划改革思路、提出改革举措时,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进一步激发他们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能力保证。提高领导干部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要有改革的思维。要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全面推进。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为勇于探索、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风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改进作风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才能以优良作风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要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切实解决“四风”问题。(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洪向华)

     

    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深刻论述。习总书记去年11月在曲阜发表的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精神基因。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已经积淀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中华儿女。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深层动因。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一方面在于其受到各种问题挑战时能够在化解危机中不断自省,另一方面也源于传统文化“和”的特性。这种文化的独特性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提供了价值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基础。习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当代理论工作者有三项重要使命:一是要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提供丰富资源。二是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赵周贤)

     

    凝聚改革共识 汇聚强大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山东视察工作时,他再次强调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凝聚改革共识,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当前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形成统一认识。我国经济总量大和人均GDP小的现实、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各方面存在强大压力的现实表明,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凝聚改革共识,需要我们全力支持改革的战略部署,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我们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形成强大改革合力。

     

        凝聚改革共识,需要我们真心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改革共识,真心参与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这一正确方向,才能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郝清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辩证思维。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角度认识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达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就不是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极端走到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从同传统文化完全决裂的极端走向文化复古和文化保守的另一个极端,才可能做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

     

        站在实践需要与理论建构、精英带动与大众参与相统一的立场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阶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立足于中国文化当代形态的构建,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中。

     

        用化物与育人、知识传承与价值认同相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效,形成中国人与中华文化形影不离的共同体。要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和继承中华文化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和践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达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进而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崔新建)

     

    后GDP时代意味着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GDP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发展现实表明,高速增长只是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表征,GDP只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数量指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要关注GDP之外的其他质量指标。因此,从GDP时代转向后GDP时代,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对我们来说,后GDP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要求我们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要努力克服唯GDP论倾向,消除对数量、规模、速度的偏好,逐步树立起以质量、效率、效益为取向的新的发展理念。

     

        要求我们改变发展路径的依赖。要逐步减少对第二产业、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加工出口型产业和房地产业的依赖,奋力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要求我们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努力使第三产业增长快于第二产业,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传统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新兴业态的增长快于传统业态等。

     

        要求我们确立评估经济发展的新指标。要关注劳动生产率指标、企业营利指标、研发投入指标、人力资本投入指标、科技创新指标、财政收入指标、就业指标等,并自觉用这些新指标观察、研判和评估经济发展整体状况。

     

        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开放的力度。要从错位越位转向定位到位,从正面清单管理转向负面清单管理,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中事后监督为主,从政策优惠转向制度创新,从注重政府动力转向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活力等等。(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潘世伟)

     

    “三链融合”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并指出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

     

        促进“三链融合”,必须破解两大发展困境,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破解“技术孤岛”困境;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解“产业旱地”困境。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支持机制。加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避免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加快梳理政府各部门科技管理职能,将创新管理职能和资源更多地落实到产业部门,解决好科技创新活动投入分散、管理交叉等问题。

     

        健全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在科技项目设立和制定产业政策时,吸纳企业参与决策,听取企业和产业界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配套工程,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互动。

     

        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改善科技融资条件。推动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完善不同层次市场的转板机制,积极探索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建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温宪元)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视察山东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这表明我们党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山东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厚望和期待。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当今社会需要倡导的价值理念,这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本源出发去挖掘、去构建,要到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探寻,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更容易与人们产生共鸣共振。

     

        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国梦,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内涵,挖掘传统美德中丰厚的精神资源,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重德行的生活,使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成为主流,激发出每一个人努力向上、奋勇前行的力量。

     

        山东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山东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资源丰富。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用足用好,挖掘其当代价值,是历史赋予当代山东人的重要责任。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要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多探索、多推广。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融入人心的形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无缝对接。(大众日报副总编辑 王修滋)

     

    学习落实“四个讲清楚”是山东学界的重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期间,专程到曲阜考察中国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山东作为孔孟故地,曾经为传承和推动儒学发展作出不朽贡献。现阶段,在学习和落实“四个讲清楚”上,山东学界担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四个讲清楚”课题宏大,涉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等多个领域,需要不同学科的学者广泛参与。山东在儒学研究方面有较好的人才储备,如何使政治、哲学、心理、社会等学科广泛参与进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理论主管部门应通过课题、评奖、创新科研团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者研究与合作的积极性。要制定近、中、远期科研规划,把学术研究同成果的运用转化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学术机构与基层群众的互动机制,鼓励学者利用各地建立的道德讲堂、书院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经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