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星期三

    是出国预科还是学历教育——

    含混的国际班

    作者:姚晓丹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30日 05版)
    CFP

        各地中考录取正在进行,上“普高”还是“国际班”,成为摆在考生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出不出国”?“何时出”?这些原本进了大学才需要琢磨的问题正步步下移。而就读国际班,也大有从“次选”变为“首选”的趋势。

     

        近日,北京二中国际部进行了3场考试,第一场就吸引了超过160人参加,而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的招录比例大约为2.9:1。参与人数大增的背后,是分数线的不断攀升,与去年相比,今年一下大涨了30多分。

     

        市场和家长的青睐让国际班飞速升温,但质疑也随之而来:公立学校办国际班是否存在政策盲区?私立学校如何规范?国际班背后形形色色的乱象怎样整顿?记者展开了调查。

     

    选国际班,上上策?

     

        如今的高中国际班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先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仅有6所公立高中开设了国际班,到2013年增加到了22所。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09年北京所有公立高中国际班的计划招生人数仅为440人,而2013年计划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355人。如果说“量”的增加还不能完全显示国际班日趋火爆的现状,那分数线已逼近甚至超过普通高中要求,这一“质”的提升则为国际班的火爆提供了更充分的注脚。

     

        刘阳3年前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毕业回国。说起自己的经历,他颇有些惋惜:“当初学习不好,中考360多分,上不了重点高中,家人就为我设计了一条‘曲线’的道路。”中考结束后,为了他上学的事情,家人开了好几次会,最后决定重金报考当地重点高中的国际班,“说实话,上国际班是无奈之举,下下策”。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国际班不再是考不上好高中的“次要之选”。杨茹告诉记者:“去国外上大学是我的梦想,而上国际班是目前来看最‘快捷’的方式。另外,根据这所学校历年国际班的报考情况,考上国外好大学的希望很大。”

     

        在杨茹的眼中,国际班既圆了她的大学梦,又让她避开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内高考,是一个上佳之选。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也如杨茹一般,加入了国际班大军。

     

        太原学生王彪的中考成绩位列班级第二,考取省重点高中几乎板上钉钉,但经过与家人反复商量斟酌,他还是选择了一所学校的国际班。对此他坦陈,在选择的过程中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影响。“分数和我相当的几个同学都报了国际班,为了三年后能够上一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

     

    游离在两种制度之间的国际班

     

        国际班到底是什么?听到的答案不尽相同,有很多让人疑惑的地方。令留学监理服务网总编辑胡本未困惑的是,国际班和出国预科到底有什么不同?“出国预科是非学历教育,国际班是学历教育,至少是学历教育的补充,但是现在的国际班办得越来越像出国预科了。”胡本未说。

     

        而作为学历教育的国际班,完全按照外国高中的课程模式设置,是否合理呢?

     

        问题暂时没有权威的答案,但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国际班潮流风起,公办学校铆足劲儿办国际班,私立学校也不甘示弱,大多利用自己较为宽松的政策优势联合国外中学,同步推广国外教学理念。

     

        国际班似乎处在一个模糊的位置,它既不同于普通高中,也不同于国外高中,而是游离于两种教育制度之间。

     

        为什么?

     

        “应试,就是为了应试。”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徐海鹰说,“国际班出现之初,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员孩子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孩子出国留学做准备。但是慢慢地,国际班在应试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报考国外大学相对比国内大学容易一些,而外籍人员考国内大学更是标准不高。”徐海鹰说。

     

        于是,个别学生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国籍改成外籍,通过上国际班的方式报考国内知名大学;更多的则希望以此找到一条上国外一流大学的捷径。公立高中则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哈佛、耶鲁等名校录取,以提高自己的声誉。

     

        “但是对高中来说,国际班并不是仅为应试而生的。它还是一块‘试验田’,直接吸收国外的教育理念,间接地对自己的普通高中教育起到滋养和反哺作用。”徐海鹰告诉记者。

     

        而对于家长来说,盲目选择国际班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刘阳的父亲刘鹤友告诉记者,身边还有很多同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孩子送进了国际班,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家长盲目地认为,只要是国外的大学就一定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的。我身边的朋友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出去读了一个‘野鸡’大学,回来连个工作都找不到。”

     

    规范国际班乱象

     

        尽管并不是新兴产物,国际班却有很多政策上的盲点以及模糊地带。公立中学能不能办国际班?是否有资源滥用的嫌疑?而私立中学的国际班收费往往高昂,且缺乏有效监督。

     

        “收费缺乏标准,质量良莠不齐,课程体系混乱,师资难以满足需求,权益和责任不清。有的国际班甚至就是‘洋应试’,针对国外高校入学申请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有些课程和校外机构合办,无法满足学生期望的国际视野、综合素养、文化积淀。”丰台二中校长陈维贤告诉记者,除个别一流名校外,大部分学校国际班都是与国外或国内机构合办,收费不规范、质量没保障等现象并不鲜见。

     

        据了解,2013年5月,上海市教委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根据规定,上海普通高中不得向国际课程班学生另行收费。国际课程班学生学籍纳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而其开展的试点国际课程则分成两种类型:一是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二是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试点学校的课程方案、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

     

        另据内部人士透露,教育部已组织专家调研、起草文件,酝酿出台《关于加强规范普通高中涉外办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以规范国际班乱象。“教育部出台规范高中举办国际班的指导意见,大概也是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普通高中办国际班的导向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分类,指导统筹规划,严格规范民办校课程设置等等。其目的就是继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当前我国整体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一个重要的宗旨是,不是把国际班全推给民间教育去干,也不是说把国内的和国外完全分开。”

     

        陈维贤认为,示范校可以办国际班进行尝试、研究,这利于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国际班和非国际班异质化的教学模式能产生“聚变效应”。但国家应严格审批,规范管理。作为公办高中,不能做应该由市场来做的出国求学业务,更不应该把国际班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本报记者 姚晓丹 晋浩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