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

    校园实践

    深度融入经济社会高校如何出实招

    作者:韩翼祥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9日 13版)

        特色发展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怎样办好大学”的重要途径。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协调优化中形成的。因此,高校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办学特色的凝练上,还是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都离不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背景下,高校要承担好、完成好“智力支撑、服务引领”这一重大使命,更需要在服务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上实现“转型升级”,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方式转型、服务能力提升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

        一要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效用的直接呈现度。高校拥有学科特色、高层次人才、科研集中度较高等要素资源综合优势,有能力提供各类“服务产品”。其中有些“服务产品”可直接应用于生产一线,比如技术、专利、设备等等,但还有很多“服务产品”并非直接作用于生产一线,其服务方式以间接介入为主,服务效用相对难以直接呈现,由此导致了部分学科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度往往被低估甚至被忽视。

        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将间接的介入转化为可直接呈现的效用。高校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直接服务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以合作研究、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深入行业企业、重大战略和试点改革实验区、政府部门,从实践中提取问题,缩小研究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二是要形成研究成果的推送机制,积极向政府实务部门、行业协会等推介教师的优秀研究成果,争取直接体现于决策方案、政策条款、行业从业标准之中;三是要制定激励性制度,将教师优秀的社会服务体现于岗位聘任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薪酬分配等方面,力求实现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等效评价,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此方面的科学研究。

        二是促进研究范式转变,增强服务成果的可信度与厚度。当既有范式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学科必定会进行改革,寻找新的范式。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例,其传统研究范式以定性研究为主,但由于问题对象本身具有复杂多变性,导致了研究成果容易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其服务社会的可信度也会有所减弱,这时就有必要借鉴其他研究方法。而软科学研究是利用现代科技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不仅进行定性分析,更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见和再现各种宏观和微观过程,因而具有较强的分析论证、科学咨询、决策预测等功能。因此,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借鉴软科学研究方法,转变研究范式,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增强服务成果可靠性。

        近年来,浙江财经大学以数据共享和整合为基础,以研究应用为核心,建设了若干大数据库实验室,把理工类学科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人文、法学等学科领域,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增强了社会服务成果的厚度和科学性。学校的安存大数据实验室研制的相关经济指数为浙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统计数据支撑;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模拟仿真实验室为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构建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基础。

        三是促进服务能力提升,增强服务发展的引领性。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社会需求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的今天,高校服务能力也需要实现从支撑服务转型到引领发展。如理工类高校侧重于引领解决共性技术、核心技术问题,人文社科类高校侧重于引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复杂问题时的思想库、智力库作用,等等。

        那么怎样去提高服务能力、实现服务引领?以人文社科类高校为例,应主动面向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着力构建形式多样、开放灵活、贡献突出的智库体系。首先,依托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集聚研究力量,重点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方面发挥咨政作用;其次,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牵头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发挥牵头单位的人才和研究优势,汇聚参与单位的创新要素与资源,为各类创新试点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高质量咨询方案;最后,创新运行机制,建设开放式研究机构,鼓励高校与校外实务部门开展合作共建,形成研究队伍的内外“旋转门”机制,增进合作研究的紧密度和协同性,增强服务成果的适用度。浙江财经大学的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地方财政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单位正在努力践行着科研成果的服务引领作用,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报告得到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机构的批示肯定,有的还成为制定国家或浙江省有关政策的直接依据。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走向社会中心的必由之路。高校需要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