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致力打造中国翻译国家队

    ——访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

    刘彬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8日   02 版)

        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在亚洲、欧洲以及非洲发行了上千万册,于丹的《〈论语〉心得》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同样销量不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系列作品在国际社会广为人知……近些年,中国人的作品不断迈出国门,中国的文化日趋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日攀升,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不容忽视的一极。

     

        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展中国形象,越来越成为我们融入世界的迫切之需,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为此,打造一支强劲的中国翻译国家队尤为重要。而依托中国外文局成立的中国翻译研究院,就将担此重任。日前,记者就即将成立的中国翻译研究院,采访了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

     

        记者:打造中国翻译国家队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何在?

     

        周明伟: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主要基于两个背景。其一,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随着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对内容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翻译这个重要环节而言,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无疑也对中国翻译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呈现,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传播,都需要通过语言转化才能得以完成。所以,中国翻译研究院的建立旨在做好这两项工作,使中国声音得以更有吸引力、更有感染力、更有影响力地向全世界表达。

     

        记者:对于中国对外传播而言,组建一支国家的翻译队伍至关重要。中国翻译研究院的职能有哪些?

     

        周明伟:依托中国外文局的主体,中国翻译研究院的业务构建主要有6块。首先,它将整合媒体研究、教学,政府部门和海内外翻译界的大师、专家的优势,扮演好智库的角色。针对国家翻译事业的发展、翻译人才重点是“中译外”人才的培养以及翻译领域的其他一些重要问题,适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翻译研究院将根据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策划各类国家级的翻译项目,提出翻译作品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提出促进翻译产业与翻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管理规则与办法;围绕建设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目的,组织研究涉及包括中国经典文学、历史、哲学、中医中药等传统经典中国文化与文明和涉及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道路、制度、理论、价值观念等时政类对外翻译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权威的对外发布机制;建立包括海外优秀“中译外”翻译专家在内的高端翻译人才信息源,以及“中译外”经典中华文化与当代中国时政用语字库;为小语种翻译高端人才的培养、交流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外高端翻译人才的进修学校,吸纳包括国外各路翻译大师在内的专家学者,以深度进修的方式,了解中国最近的发展与进步,研讨“中译外”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共同推进“中译外”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记者:建立翻译字库是研究院的一项具体工作。翻译字库有哪些不同于以往字典之处?

     

        周明伟:中国翻译研究院所要创建的翻译字库涉及“中译外”众多关键词和中国特色语境下的特色表达,其目标就是设立一种参照标准。中国翻译字库主要是收录双语字典中那些具有不同意见而需要我们赋予其中国特色解释和定义的词汇。

     

        字库的另外一项内容主要针对中国特色语境下的特色表达,比如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我们的价值观等等。再如,中国经典文化中的中医中药文化、经典中国文学、哲学历史,有些是约定俗成,有些需要我们研究并形成特定的翻译表达方式,并把这些翻译用字库的方式确定下来。

     

        记者:目前打造一支中国翻译的国家队有哪些困难?

     

        周明伟:翻译本身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种语言转换,它的水平和能力还常常取决于对各种影响语言环境因素的了解与把握,取决于跨文化交流的水平与能力。所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能力在翻译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不可或缺。中国翻译研究院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中译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目前国内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很迫切,翻译界给予的关注度不够,单靠市场机制的活力也解决不了全新的问题。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努力集聚各种资源,为发挥好小语种高端人才的作用,推动小语种高端“中译外”力量的发展而努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翻译力量与水平有了巨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相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需求而言,水平与能力都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中译外”的水平与能力方面的矛盾和困难较为突出。高端翻译人才的短缺,主要是指那些有丰富翻译经验,能够融通中外、熟知中国和对象国文化、有历史及专业知识背景的、能够定稿、能够翻译经典作品的人才短缺。翻译本身是一种再创作的劳动,要融入自己精到的理解,同时知晓对方语种的表达习惯,为受众所理解、欣赏。我们任重而道远。(本报记者 刘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