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今年第12列“苏州—满洲里—华沙”国际集装箱货运专列的开出,国际货运专列万里“新丝绸之路”进入常态化阶段。自2010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后,满洲里正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新窗口。
面向东北亚的国际贸易基地
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汇地,作为中俄之间最大的陆路口岸,每年承担着中俄之间近70%的陆路运输任务。俄罗斯的木材、化肥、纸浆、铁矿石、煤炭、化工等大宗资源性商品源源不断地从满洲里口岸流向全国。中国制造的服装、建材、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和机械设备等商品亦通过满洲里口岸进入俄罗斯乃至欧洲市场。目前满洲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国际立体化口岸运输体系。
今年以来,满洲里以改革创新攻坚为突破口,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特色产业。据统计,这个30万人的边城,目前已注册外贸企业865家。2013年,对外贸易占内蒙古自治区对俄进出口贸易80%以上,对俄边贸占全国对俄边贸总额的18.5%。口岸过货量完成3006万吨,增长6.2%;口岸进出境人员达到181万人次,增长7.2%,继续保持全国最大沿边陆路口岸地位。
面向东北亚的跨境旅游基地
满洲里的中俄蒙三国文化交融特色明显,近年来,整个城市充分整合三国文化元素,作为一个5A级景区来打造。
国门观光旅游区、呼伦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二子湖生态旅游区、俄蒙民俗风情园、中俄蒙零号界碑、套娃广场二期、世界木屋博览园、木文化博物馆、猛犸公园、欧亚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城、大中华国际新城商业馆等一批景点、景区建成开放。重点打造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红石—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乔巴山—肯特山等精品旅游线路。
2013年,满洲里旅游总人数达62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9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试验区GDP比重达到23%,占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左右,旅游业已经成为满洲里试验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满洲里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内地游客赴俄蒙旅游和俄蒙游客赴内地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中转站。
今年3月,中俄双方同意推动“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跨境旅游园区”项目开工建设。针对俄蒙游客差异化需求,增加“体验式”元素,建设中蒙医国际医疗保健中心、俄罗斯人俱乐部、自驾游营地等项目,增强旅游的吸引力。
面向东北亚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
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满洲里以全国陆运指定粮食进口口岸获批为契机,仅用3个月引进了两个油菜籽加工项目,首批俄罗斯进口油菜籽在满洲里油菜籽加工生产线试机成功。
经过多年的培育,进口木材加工业已经成为满洲里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自2003年设立进口资源加工园区以来,入驻木材加工企业达100多家,形成了700万立方米的加工能力。经过3~5年的培育,满洲里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交易市场、最大的锯材集成材加工集散基地、最大的木结构房屋加工基地和北方最大的松木家具生产基地。
面向东北亚的物流“新丝路”
满洲里口岸的定位是立足俄蒙、辐射东北亚。满洲里正在投资40亿元建设新国际货场,集铁路运输、换装、仓储、保税、配送加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满洲里国际公路物流中心是交通部确定的全国179个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建成运营后,将年收发中俄车辆20万车次,是中俄蒙边境地区大型的现代化国际性综合物流中心。
“苏州—满洲里—华沙”国际集装箱货运专列,今年已经开行12列。“苏满欧”货列搭载货物来自整个华东地区,包括电子产品、机械、服装、小商品等10余种,平均每列货值2700万元,截至5月末已向欧洲运输1亿多美元的中国商品。
最新的进展还包括,将开行“广满俄”(广州—满洲里—俄罗斯)、“郑满欧”(郑州—满洲里—俄罗斯)班列,将我国零散货源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分批卸货,可覆盖整个西西伯利亚的重要节点城市。
满洲里市委书记王伟介绍,常态化的“班列”,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呼应的草原丝绸之路,将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内地更多地区,形成横贯东西、联结南北的跨境经济走廊。(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通讯员 庞贵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