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0日 星期日

    金陵风流一水收:秦淮河

    采访手记:历史的心脉在跳动

    郑晋鸣 张玉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0日   10 版)
    十里秦淮示意图 郭红松绘

        桃叶渡边的永熙茶楼,日头正暖,春风拂面,水波微漾,我们坐在秦淮河边喝着大碗茶。青绿茶叶浮浮沉沉,氤氲烟水飘飘渺渺,翻阅着手中一张张新老照片,恍然间体会到,不变的时光流转,变幻的人间万象。这条河演绎着许多的悲欢离合。

        徐春华生活中的诸多记忆都和这条河相关,她是秦淮河边长大的老城南,用她的话说“吃的是古井水,住的是小平房”,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中地道的南京话,便是由她亲口所授。她也是白局说唱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和我们一起喝茶的另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顾业亮,祖祖辈辈都做灯彩,他自豪地说秦淮灯彩甲天下。老南京人都认为,过春节不去趟夫子庙不叫过年,去了夫子庙不买盏花灯,那就等于没过好年。扎一盏花灯要足足62道工序,费时费力,但收入不高。和白局说唱一样,灯彩技艺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传承。我们一路采访了作家、诗人、学者、艺人、居民、学生、游客,他们讲述的是依然活着的传统,生生不息。

        对于文化人而言,秦淮河搏动着历史的心脉。十朝都会,百代兴衰,莫不与这条孕养了南京人上千年的河流相关。抚摸着那一张张老照片,好像落满了历史的尘埃,影像并不清晰,却仿佛让人走入时光隧道,感受着历史的呼吸。

        解读秦淮河不那么让人轻松,在岁月的年轮里,它隐藏了很多历史的伤疤。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是它的繁荣;六朝金粉,秦淮风月是它的盛景。也一度因污染严重,秦淮河成为污秽难闻的臭水河。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大力度整治秦淮河初见成效,尽管河水尚不能称为清凌凌,却也再现了朱自清先生当年游览时所见的河水,碧阴阴、厚而不腻。夜晚,灯月交辉间,秦淮河依然很美。

        人们习惯去秦淮河畔追寻老南京的痕迹,而夫子庙的小吃是必不能错过的体验,饮食也是最能体现地方文化传统的特色之一。起了大早赶到城南老门东,小郑酥饼铺前已排起了长队,我们买了酥饼和糖藕粥,果然工料十足,饼层层酥香,粥又甜又糯。腹中感觉还饱,中午在秦淮小吃城依然抵不住诱惑,品尝了据说失传已久、颇费周折寻回的名小吃鸡鸣汤包、六风居葱油饼。美食得有人认真做,也得有人认真吃。你还得有时间和心情慢慢地看,好好地品。而长于秦淮河畔的南京人,带着六朝人物精神的遗留,骨子里有那点悠闲,他们不紧不慢地享受着生活。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得到作家叶兆言、学者高安宁、摄影家龚文新,南京出版社、南京市委和秦淮区委宣传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