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14日出席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并讲话,强调要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改进创新培养选拔方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座谈会上,与会者交流先进工作经验与理念,一致认为:实践是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增强担当,是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必由之路。
1、基层一线打磨
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注重在实践一线墩苗打磨青年干部队伍。在湖北,市县培养对象要求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目前省一级996名培养对象中,市县干部所占比例近60%。
强化实践导向,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已成各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必由之路。上海市委明确,除特殊专业岗位外,担任市管正局职干部原则上应当具有基层领导经历。目前,上海市委专项调研中推荐的具有基层实践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已提拔任用96人,占同期提拔任用总数的20%。
基层一线是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大学校,年轻干部只有投入火热生活、直面问题挑战,才能不断成长成熟起来。近3年来,农业部每年选派2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延安和临沂革命老区挂职担任副乡镇长。挂职期间,每位年轻干部都要驻村蹲点1个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撰写5万字的调研报告。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经过挂职锻炼,他们的皮肤由白变黑了,能力由弱变强了,跟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
2、群众口碑中了解
“重在平时考察年轻干部,多看干部的一贯表现和综合素质,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已成为各地各部门培养选拔青年干部的基本态度。湖北省注意拓宽群众监督面,开展民主测评、工作业绩综合比较分析,注重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近两年多来全省参与测评、谈话人数达10万多人。
高校是高层次高素质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多年来,清华大学党委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努力为造就学术大师、行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打好基础。清华大学在实践中这样坚持:“我们注重把那些能力素质得到公认、淡泊名利、不计较得失的同志选拔上来。对那些托关系、找门路、用手段一心想当干部的人,则坚决挡在门外。”
座谈会上,各地各部门的代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框框束缚,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扩大选人视野,拓展用人范围,为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在选拔年轻干部时,要做到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看学历而不唯学历。决不能盲目追求年轻化,搞一刀切,或者降格以求,拔苗助长,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3、心存敬畏 手握戒尺
好干部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也是管理监督出来的。“年轻干部有理想、有干劲、有热情,但他们涉足社会时间不长,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做到教育、防范在前,防微杜渐,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这样指出。
坚持从严管理,加强监督约束,引导年轻干部强化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清白做官、踏实做事,是各地在实践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河南省注重运用正反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促进年轻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华大学利用集中培训、谈心谈话、校内媒体宣传等途径,引导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进步观。湖北省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培养对象管理台账,实行年轻干部工作年度报告制,每年结合年度考核开展年轻干部推优,实行优进绌退,保持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可靠接班人任重而道远。”竹立家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人才保证,须臾不得松懈。”(本报记者 罗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