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托住坠楼孩子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来了;两入火海救人的“最美姑娘”叶霄雯来了……
“浙江骄傲——最具影响人物”的代表们,齐集衢州,植下“浙江最美纪念林”。“浙江最美”多出在省会杭州,再就是衢州。
衢州,已经以它数年的实践,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衢州“最美”之花之所以能够遍地盛开,是因为它植根于群众的土壤中。
从“盆景”到“风景”
再成“风尚”
继本报报道了衢州市下辖的常山县“最美爷爷”——65岁老人占祖亿纵身一跃,耗尽全身力气,托起溺水少年,自己却沉入江中……2011年11月19日,三位“最美教师”的故事又跃上本报——外来打工者的两个孩子煤气中毒,命悬一线。发现学生缺课,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三位教师及时上门追访,敲门不应,留下纸条;家长手机停机,代为充值;分头寻找,绝不放弃。他们用细心、爱心和责任心,挽救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2013年春天,该市大学生村官黄炊患上白血病,急需治疗费,却毅然将社会捐助的1.46万元钱,捐给了素不相识,急筹经费换肝的安徽大学生村官徐锋。黄炊还用收到的32万元捐款,设立了“黄炊大学生村官救助基金”。
2012年,17岁少女徐雨文因病去世,母亲徐萌仙承受丧女之痛,无偿捐出爱女的器官,让4名病患重燃生命之火。2013年,84岁市民宁龙仔的孙子右眼角膜破裂,获捐眼角膜重现光明。为了感恩,老人立下遗嘱——“身后也要捐献眼角膜”……
集聚“最美”,传递“最美”。逐渐衍化,衢州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近三年,衢州已累计成功无偿捐献器官20例,挽救了50多位重症患者生命;还有135位爱心人士登记身后捐献器官志愿,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目前,衢州全市已建立了140多个最美志愿者家园,登记志愿者15万多人,每年累计服务7万多小时,服务在各行各业。
礼敬文化传统
传承精神血脉
800年前,孔子第48世嫡长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扈跸南渡,定居衢州。“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为衢州带来了浩浩儒风。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组成国情考察组,历时9个月,深入衢州调研。他们评价道:衢州“最美人物”的群体性呈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一必然源自衢州的人文土壤、历史积淀和社会环境的孕育,源自衢州市委、市政府对道德建设的常抓不懈,源自全体衢州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衢州早在1992年颁布制定了《市民守则》,倡导市民爱国爱乡,诚实守信……在浙江省第一个设立了“见义勇为专项基金”。
2004年,衢州开始在孔子诞辰日进行祭祀典礼,连续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国际儒学论坛”,整理编纂了一批史料、专著。
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全民读书周,以“人文大讲堂”“百姓讲坛”等方式,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
2011年,“最美”成为网络热门词语。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时任衢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我们意识到,‘最美’是时代表达道德认同的价值觉醒。全社会渴望崇德向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理解与倡导。”
衢州市委迅速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3位“最美教师”学习,在省内外开启系列宣传、推选树立“最美人物”之先河,唱响道德建设主旋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说:“正是因为礼敬文化传统,传承精神血脉,把抽象的道德要求,化为一个个可敬可学的典型。”
让群众发掘“最美”
把“舞台”留给群众
从群众中发掘典型,到草根中树立英雄。在树立“最美衢州人”的过程中,衢州始终关注并放大生活中的真善美,努力挖掘典型人物身上蕴含的朴素价值观,大力呼唤人们心中的爱和善。
“最美”活动的开展,唤醒了草根英雄们的自身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唤起了广大群众内心对道德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为了让群众出彩,让群众快乐,让群众受益,让更多的人有出彩的机会,衢州在“最美”活动中,把评判权、投票权、决定权、监督权交给群众,让群众主导各项道德实践活动。
南孔恢复祭奠,每次都让新的青年教师、新入学的孩子成为学祭主体。富有时代现实意义的祭奠新模式,受到社会一片好评。
已连续举办两届的“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每次颁奖嘉宾都来自老劳模和普通市民代表,没有一个领导干部的身影。
百姓给百姓颁奖,是衢州道德文明建设让群众参与进来的一种理念体现,其扩散和示范效应持久而强烈。
在衢州,“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已成为百姓每年最期待的盛典。公众参与的热情和覆盖率日见高涨。首届投票,收到选票9万张;第二届升到90万张。一大批平凡的面孔和生动的故事,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衢州最亮丽的名片。
把“最美”的舞台留给群众,还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局限在报纸上最好的版面、电视上最好的时段,还体现在全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上。
在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以及各大商场,通过LED广告,你可领略“最美衢州人”的风采。
在手机上,市民会收到开展“最美”活动的短信邀约;在餐馆用餐,在公园休憩,在校园漫步,在街头走过……你都能感受到文明之风的熏陶,都会不由自主地成为建设“最美之城”的光荣一员。
把舞台留给群众。今年以来,衢州组织实施的22项道德实践活动,都让普通百姓唱主角,让市民在“看”中感受“最美”,在“唱”中激活“最美”,在“学”中养成“最美”,在“行”中陶冶“最美”。
让群众分享“出彩”
受益“最美”
“最美人物”大都是“草根”平民。他们为社会奉献,也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为让好人有好报,衢州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方便,关爱“最美人物”的工作机制,设立关爱基金,制定最美人物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形成找梦、助梦、圆梦的长效机制,让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微梦想”,让美德传承。
2013年3月,在“见义勇为专项基金”和各项鼓励政策的基础上,衢州又发起设立“最美衢州人”关爱基金。
突发脑溢血、忍痛确保乘客安全的“最美司机”姜永古,就是该基金的受益者。姜永古的母亲汪秋莲说:“我儿子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得到社会这么多的关爱,我的心真是暖暖的。”
“最美妈妈”徐萌仙一家人在城里生活,没有住房,当地及时给她安排廉租房,儿子雨豪也转到了县实验小学读书。她说,这几年社会各界一直关爱他们。有个叫“沙漠”的志愿者,不管刮风下雨,经常上门辅导雨豪功课。这些好人,她都记在心里。
凡是能发现的最美人物,都予以宣传、褒扬、表彰、关心、关爱,并千方百计地帮助最美人物追梦圆梦。“一个都不能少”是衢州关爱“最美衢州人”的庄严承诺。
“以激励和保障制度,把‘出彩’分享群众,让群众受益‘最美’。”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诸葛慧艳说,“群众的感情是很朴素的,也是很容易感染的。感动着和被感动着,改变着和被改变着,影响着和被影响着……道德之美,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衢州人。”
“最美”现象,也助推了衢州的城市幸福指数。今年3月20日,在第二个“国际幸福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发布了“幸福中国大数据”。在幸福城市指数排名中,浙江杭州、云南玉溪、广东广州、浙江衢州、江西鹰潭,成为中国最幸福的5座城市。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幸福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介绍说:“衢州虽属中等城市,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很浓厚,是一座让民众感觉温暖、愉悦、仁爱的城市。衢州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切融洽。衢州人重视幸福,超过重视GDP;重视心理,超过重视金钱。”(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杨昕 章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