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14四川国际旅游节上,中外游客无不惊叹“雄关天下险,剑门蜀道难”。站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景区的“鸟道”上,极目远眺,皇柏掩映的翠云廊古蜀道上金戈铁马,仿佛魏国奇兵突袭……昔日横锁巴蜀的天然屏障如今已天堑变通途,蜀道沧桑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广元现有14个4A级景区,数量位居四川第二、全国市州第五,其中有8个自然山水而成名。近年来,广元市以生态立市,以文旅兴市,将广元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广元市境内从朝天区明月峡开始算起,向南至剑阁县的翠云廊为止,100公里内有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都坐落于绿水青山之间。“广元山多林茂,农民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超过6亩,涉林农占到全市农民总数98%,林地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源。”广元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人说。
目前,广元已建成苍溪省级生态县,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生态村68个;成为全国8个“杰出绿色生态城市”之一。
与地上的绿色相比,地下的“绿色资源”,在广元备受珍惜。全市天然气资源初步探明储量超过4000亿立方米;国家重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42亿立方米的亭子口已下闸蓄水,首台机组发电;水能、太阳能、风能潜力巨大。
在建设生态社会的征程上,广元有先天优势,更不乏后天的执着探索。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元在6个重灾市州中率先提出低碳重建、低碳发展的战略构想,积极探索后发地区低碳发展之路。
2013年1月,广元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为总体发展思路,将生态立市放在首位。
以文化旅游为支点打造绿色GDP
对于发展,广元一直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依然是最大的市情。“生态是广元最大的优势,选择低碳发展路径是广元‘后发赶超’实现‘弯道超车’难得的机会。”市委书记马华说。
绿色不仅是生态概念,还意味着财富。去年林业总产值突破8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到1203元,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有效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跨越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不以GDP论英雄,到划定生态红线,再到成立包括司法部门在内的市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这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在保持良好生态的同时,生态经济、旅游经济逐渐成为广元发展的引擎。
“景区打造好后这几年,我们家的收入是年年都有增长,一年挣10万多元没问题,比以前种地、打工、开服装店强多了。”在剑门关北门外开饭店的魏秀红不无感慨。
近年来,广元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不仅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4A级景区,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帮助农民群众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子。乡村旅游公路好了,农家乐修建一新,渔家乐在湖边升起袅袅炊烟。
今年一季度,广元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70.26万人次,同比增长14.6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23亿元。刚过去不久的端午小长假,广元接待游客数就达45万人。
产业和宜居 构建幸福家园
8月27日广元将迎来第5个低碳日。走在广元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绿色环保公共自行车、LNG公交车、太阳能路灯……
生态发展还需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广元2008年开始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已规划建设5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总面积达到51.8万亩,建成7个万亩低碳农业示范片;“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品牌享誉国内外,去年红心猕猴桃、黑木耳、核桃、茶叶、烟叶、油橄榄六大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农业走出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路。
广元要发展,绕不开工业化进程。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方面,广元以低碳发展为前提,一方面盘活存量;另一方面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扩大增量。
低碳生态先进城市、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串串城市名片接踵而来。
“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的广元精神,必将激励广元人在生态发展道路上谱写出最绿最美的篇章。(本报记者 危兆盖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