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传媒与社会

    机器人写新闻听起来很美

    王君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2日   12 版)
    “俺早就培养出了优秀的机器人记者!”吴之如绘

        你有没有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你读到的一些新闻不再是记者所写,而是署名“机器人甲”“机器人乙”?

     

        这绝非天方夜谭。据报道,美联社从本月开始,将利用一家公司提供的写稿软件,自动撰写公司收益类的稿件。这些稿件在播发前将由编辑校阅,但最终这将是一个全自动的过程。报道称,这款软件利用运算法则搜寻数据中的事实和关键趋势,并以叙事的方式描写。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套用“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说法评价道:“人写新闻不是新闻,机器人写新闻才是新闻。”其实,利用软件自动写作,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就会跳出来几款名为“自动作诗”的软件。随便输入几个关键词,选择“藏头”或者“藏尾”,就会自动生成一首像模像样的诗。至于是“益智”还是恶搞,诗句的上下文有无关联,意境是否深远,大抵是没有人深究的。新闻就不一样了,它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新鲜、真实的信息。如果也像“益智游戏”那样,随便生成一篇就见诸报端,恐怕就会闹出乱子。

     

        机器人写新闻,令人欢喜令人忧。从新闻数据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大量以数据挖掘和统计为特色的“月报”“年报”新闻,在数据生成之后,也就意味着新闻完成了大半。将这些数据嵌入固定的写作格式,一篇新闻稿也就大功告成了。由此看来,机器人写新闻也有其必要性。被称为“科技福音派”的人们认为,那些充斥着数字计算、格式相对单一的新闻,从此就可以交给机器人代劳,而不必让记者们再忙得焦头烂额。过去新闻教科书里收入的那些“点错一个小数点,导致航天器出事”的人为故障也有望走进历史了。还有人欢呼:机器人写的新闻都是“干货”,从此可以避免“宣传腔”了!

     

        但是请勿高兴得太早。是否有“宣传腔”,取决于你在软件中输入的格式。比如,“____省____市____县____村加强学习‘____’的重要精神,切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年内共解决_____件农民的实际问题,受到农民的好评。”如果你输入的都是诸如此类的新闻模板,那么,不管是由人还是由机器来写,新闻的传播效果都是可想而知的。

     

        机器人写新闻的消息,也让悲天悯人者忧从中来——机器人一旦上岗,势必造成一些记者下岗,从而造成“机器排挤记者”的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苦苦挣扎的新闻业势必雪上加霜。由此,机器人写新闻,对于新闻就业形势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在我看来,机器人写新闻还催生出一系列的专业问题。比如,机器人有新闻敏感吗?机器人会判断新闻价值吗?机器人会预测社会效果吗?机器毕竟是机器,它不会选题、不会策划、不会采访,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新闻敏感,也不会判断新闻价值。就像鹦鹉、留声机一样,它虽然也会“说”,但“说”什么得听人的指令。机器人也一样,虽然它也会“写”,但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源于人为的操控。

     

        尽管美联社表示,“该软件按照程序使用幽默语言和不同语气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出自机器人之手的新闻,毕竟与“手工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稿大异其趣。否则,也就不会有享誉业界的“华尔街日报体”了。

     

        新闻毕竟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包括人的情感、人的责任和人文精神。让机器人写格式化的数据新闻也许没有问题,赋予它太多的想象则是一厢情愿。

     

        (王君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