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次明确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向。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劳动关系的形态及调整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劳资间矛盾及冲突时有发生。劳动纠纷及劳动争议问题既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普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及社会稳定。破解现阶段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更深入的理论以及实践层面进行探究。
劳动关系共生性分析
共生关系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生理上彼此需要的平衡状态。共生理论揭示了互惠对称共生这种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多元共生、互动发展也是和谐理念的基础和支撑。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被视为利益冲突的对立关系,特别是现代企业生产模式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以及利益不相容更加剧了劳动关系冲突的可能性。但从共生理论来看,劳资双方不应是对立的博弈主体,而是利益、信息、物质共享的共生单元。在生产环节中,当两者结合,资本有机构成是由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资本的转化)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这种比率随着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改变。在一定情况下,劳动力与资本的变化保持一致或同步,才能保证雇主的正常生产。而在分配环节中,劳资双方投入得越多,劳动力与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多。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劳动者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进行资源与能量的交换来取得自己的利益。由此,劳动关系的实质便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劳动者(劳动者群体)与企业以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劳资共生理念符合以“循环式发展”替代传统的“单程式发展”的社会共识,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寻求多样性发展及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促进劳资共生共享的实践探索
完善劳动关系共生环境,提升劳动关系稳定性。共生环境是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制度媒介,它决定着共生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完善劳动关系共生环境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劳动关系相关立法。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劳动关系领域需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劳动标准立法,尽快颁布出台《劳动标准法》。法定劳动定额的确立既能够弥补劳动契约中劳动标准的缺失,也能够预防劳动者超时及超强度的劳动,减少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劳动关系共生的连续性。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建立行业劳动协会制度,行业劳动协会重点弥补企业工会监督职能不足以及推行行业集体谈判、行业劳动纠纷调解,建立劳资双方外部表达与沟通媒介,促进劳动关系的互惠共生。
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提升劳资共生度。完善的市场体制能够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劳动者收入与其贡献保持一致,提升劳资共生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体系与价格体系,促进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双方的搜寻成本,打破市场内部的界限,并在逐步完善现有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另一方面,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现阶段劳动关系的间歇偏利共生模式源自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在生产要素配比中处于弱势。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既能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水平,也能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逐渐改变劳动关系共生单元的非对称性。
构建共享型分配制度,促进劳资互惠共生。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进化方向,是共生单元理想的共生状态。构建互惠共享的分配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共享型分配制度不仅能保证雇主与劳动者“各得其所”,而且还成为企业与劳动者建立长期合约关系的促进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健全劳动者保障体制,在完善现有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企业通过对盈余的延期支付达到吸引和约束劳动者的作用,这样既提升劳动者队伍的稳定性,又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保障水平,最大程度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二是在企业内部实施分享工资制度、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通过股权纽带使企业与劳动者形成利益共享的制度安排,确保劳资双方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在分享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同时促进长期稳定关系的建立。
强化企业内部沟通,满足各方诉求。强化企业内部沟通是强化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利益、信息的对等交换。主要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劳动者参与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董事制度以及企业内部事务公开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表决权,使劳动者有序、有组织地参与企业管理;完善如员工申诉、内部谏言、员工座谈等多重沟通形式,适时修补劳动者心理契约,提升企业与劳动者的共生利益。二是完善企业共生文化体系建设,培养互惠合作思想,创建劳动者与企业的共同愿景,提高劳动关系主体主动追求互惠共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使共生型劳动关系作为一项企业软制度嵌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促进双方形成稳定的、长期的交换关系。(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新乡新航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XJC6300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