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说得很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间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应当去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作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书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子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该书最末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所谓“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前引“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把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先做好,这才叫作“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同样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思想,有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人。然而近若干年来,这样的思想被我们的一些同志渐渐淡忘了。急功近利、追逐金钱的坏习气,蔓延滋长,无孔不入。结果,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之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和民族文化素质的下降。有鉴于此,亡羊而补牢,从当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出发,我们有必要多讲一讲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道理,若能以之为座右铭,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