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6日 星期日

    走基层·新疆行

    枣园飘香农民得实惠

    周洪双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6日   02 版)

        7月初的新疆和田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依斯勒克墩村,3000亩红枣花期正盛,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去年,这些枣树刚为村里100多户农民带来了户均20万元的纯收入。

        村民李开庆家承包了100亩地,去年收入超过50万元。这几年,村里一方面请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专家向村民传授红枣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又鼓励村民去其他红枣种植基地考察学习,使本村发展成了和田地区规模较大的红枣种植基地。

        此前,红枣在村里只是随处可见的野生灌木,果实小而涩,村民尝试过种植棉花、小麦、蔬菜等,但因土质和气候原因,产量都很低,品质也不好。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功打出知名红枣品牌后,他们终于看到了适宜本地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驻扎于和田的兵团十四师四十七团,记者了解到,团场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培育出了适宜本地的优质红枣品种、开发出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近年来,团场并未独享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他们每年向地方派出农业科技员达500余人次,指导当地农民种植红枣。同时,团场也通过就近引进劳务力量,既缓解团场用工不足问题,又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还让农民在打工的过程中学习到枣树种植和养护的关键技术。

        李开庆是依斯勒克墩村最早向兵团学习红枣种植技术的村民之一。在他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红枣。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村里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村民开始从周边村镇甚至其他县市雇佣闲散劳动力帮忙。被雇佣农民在打工时一边挣钱,一边学习技术,接下了红枣种植技术传播的下一棒。

        2014年起,依斯勒克墩村发起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本村88户掌握先进种植技术的农民与本乡11个民族村的176户农民结成对子,彼此帮助,相互学习。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民族语言等都是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内容,村党支部书记代玉东说:“现在红枣种植技术有了更好的传播载体,先进技术必将惠及越来越多农民。”(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