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们在整理过去拍摄的中国民间“非遗”田野考察项目的图片,再看到“亚鲁王”时,产生了视觉和心理上新的认知。
2009年春天,贵州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了麻山地区苗人世世代代传唱的史诗《亚鲁王》。史诗描绘了不屈不挠的西部苗人的迁徙史。在史诗中,亚鲁王是一个具有超凡智慧和神性的苗人首领。在历次大战中,他以超人的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许多神话般的胜利。但他也没能摆脱先辈“开创——战争——失败——迁徙”的悲壮命运,最终迁往贵州麻山的耕地稀少、缺乏水源的碎石山区,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获悉此信息后,与有关专家、学者就抢救与保护展开紧急的磋商与研究。此后,于9月派出一个田野考察工作组前往调查。
我们赶到贵州紫云县麻山地区四大寨乡苗族居住区时,正值苗寨一位老者去世,丧家举行丧葬礼仪活动,我们立即采访、调查、拍照、录音、录像。山寨的环境、苗人的生活形态、葬礼中吊唁的不同场景和歌师默默吟唱、丧家屋内停灵的画面,一一映入眼帘,触及着视觉神经,我们拍摄了大量的纪实图片。上午拍完吊唁活动后,下午即拍摄隆重的砍马仪式。
苗家人认为,这是麻山苗族丧葬习俗的由来,亚鲁是这样做的,自己也应当这样做,这是苗族崇祖信仰的鲜明体现。亚鲁在麻山歌师心中既是祖先又是神灵世界的王者,可以说,亚鲁崇信是麻山苗族独特的文化核心所在。
紫云县麻山苗族的丧葬礼仪,冗繁但不乏有序。丧仪程序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仪式歌师(巫师、东郎)把逝者指归到家族亡人团聚的家园。生命可以有生物体上的终结,但不灭的灵魂却深嵌在麻山苗人的精神观念中。在整个丧仪过程中,蕴含着浓重的“地方性”民族民俗文化知识。在我们外族人陌生的眼光中,麻山苗族的丧葬仪式还有些“血腥”,但要理解这些的前提,是去了解麻山苗族人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生活习俗和精神世界。(段新培 唐 娜 撰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