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李晋荣)在3日举行的“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档案学术研讨会”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档案进行研讨、剖析,发表观点。
日本应在历史面前忏悔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崔世广:可以说,近代史中,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魔爪遍及整个亚太地区。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各地不仅残酷镇压抗日志士,而且还大肆屠杀无辜平民,犯下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暴行。从2001年开始,小泉纯一郎作为首相连续6年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与中国、韩国等邻国的关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近年来,日本政界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逆流不断升级,引起了日本国内正义人士和国际舆论的极大警觉。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不仅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损害了日本与亚洲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还引起了周边国家对日本政治和社会思潮以及国家未来走向的极大担忧。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歪曲和美化侵略历史的做法进行了有力驳斥和批判,并再三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严正交涉,希望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另外,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亚洲以及世界正义力量也表示了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但是就目前来看,尽管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日本并没有改弦更张的意思。这再一次告诉我们,与错误和反动的历史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巨的。
大量档案被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销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从已有的研究材料与档案发现表明,1945年8月15日投降前后,日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销毁了有关侵华行动及其战争罪行的大量档案。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政府行为,其目的在于毁灭战争罪责,以逃避战后被审判的命运。这是日本的又一重战争犯罪。由于中国各地受降(东北由苏军受降)与接收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一些日本机关未及全部销毁其档案,这些档案因此得以保存下来。今年1月初以来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一批关东军宪兵队档案,就是关东军在撤离长春之前,把来不及彻底焚毁的档案或未烧尽的档案匆匆埋在了地下,后来被吉林省档案馆保管收藏。这些弥足珍贵的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诸多战争罪行,对于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整理研究日本侵华档案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蒋立峰:吉林省档案馆近年加强了对馆藏日本侵华档案的整理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4月发布了第一批成果,出版了《铁证如山》一书。这本书之所以引来较大的社会反响,主要因为本书辑录的档案内容涵盖了日军侵华暴行、慰安妇等诸多重要方面,以无可辩驳的真实可靠的日本自己形成的历史文件对日本侵华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批判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的反动错误言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帮助日本民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是非观提供了有益的教材,对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需要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现在,吉林省档案馆又在前期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出版《铁证如山》的后续篇——侵华日军《邮检月报》专辑。这与《铁证如山》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日本研究、中日关系史研究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史料证实侵华日军迫害“特殊工人”
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按日本关东军文件界定,从驻华北日军移交关东军的俘虏、投降兵用做军用劳工者为“特种工人”,即“特殊工人”。据有关资料记载,驻华北日军在1941年至1943年对国共双方军队发动的历次大规模作战中,强掳抓捕10余万至20万国民党军和八路军战俘及抗日根据地平民充当战俘劳工,并对“特殊工人”进行强制奴役和严酷管理虐待。侵华日军对“特殊工人”的迫害严重违反人权、严重违反《日内瓦公约》,反映了其企图维系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攫取中国物资的罪恶本质。这是对侵华日军强制奴役、残酷迫害中国战俘与平民的诸多史实的进一步印证,是日本侵略者罪行的又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