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宁波职教:风满帆扬正远行

    作者:张进中 王君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8日 06版)

        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浙江宁波早已以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探索了8个年头。

     

    制度护航才能满帆前行

     

        宁波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满帆前行,离不开制度护航。

     

        为了推动宁波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实施职教经费统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政策等一系列经费保障制度,加大了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2倍以上;全市范围的中职学校免学费教育……除了在制度和经济方面对职业教育提供支持外,宁波市还完善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先后出台《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宁波市职工教育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正是有了政府提供的各类保障,宁波市职业教育才实现了人才质量的稳步提高。

     

    校企合作,“私人订制”不再是梦

     

        2007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集团签署协议,共建以海天命名的二级学院——海天学院。海天集团投入1000万元资金为海天学院建实训大楼,并投入60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这场职业教育的“私人订制”是宁波职业教育闯出新天地的秘诀。

     

        宁波是国内较早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校企合作的城市之一,而随着《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的发布,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校企通)的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更是大大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市各职业院校已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些企业还将实验室和生产线搬进了校园。这种“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宁波模式”,并很快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职教界争相模仿的典型。

     

    创新改革,各校凸显职教特色

     

        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几年来在宁波大幅增加,缺口极大。针对这一现状,宁波经贸学校结合既有专业优势,通过调研论证,新设立了物联网专业,成为省内最早设立物联网专业的中职学校之一。2013年开始,宁波经贸学校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以“3+2”形式招收物联网专业学生,每班40名学生,三年在宁波经贸学校就读,经考核后,到宁职院深造两年。随着物联网从概念到应用的推进,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将拥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基地示范推动为策略,有效教学探寻为重点,师资提升为保障”持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终走出了一条条带有鲜明特色的改革之路。

     

    居安思危,问题与发展并存

     

        宁波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支持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职业教育还是宁波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2013年宁波中职学校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偏低,仅有468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4%,与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至2015年“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水平还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仍需加强。实训基地是专业内涵建设的载体,随着专业内涵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基地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的打造与发展需求,亟须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加以配套政策予以大力支持。最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任重道远。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但存在合作质量不高、合作稳定性不强以及合作企业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无法有效培养人才三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与服务模式有待完善。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宁波职业教育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本报记者 张进中 光明网记者 王 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