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90岁老教师王兰:“和学生在一起,我才会感到年轻和快乐”

    作者:郑晋鸣 韩灵丽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04日 09版)
    王兰(左)在家中与记者畅谈。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摄

        初见王兰,惊讶于她的美丽与精致——满头微卷的银发一丝不乱,一袭红裙搭着花罩衫,映衬着淡妆轻抹的脸庞,难以置信她已90高龄。退休30年来,这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每天坚持到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听课,回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年轻教师上课。她说:“我一辈子在这里工作,我的青春在这里完成,我的梦想在这里实现。和学生在一起,我才会感到年轻和快乐。”

     

    一辈子教书——

     

    “要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些,老师就得多辛苦一点。”

     

        这是一堂幻灯片教学,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年轻的教师站在讲台前,放着幻灯片。第一张:一群小蝌蚪与一条大鲤鱼带着的几条小鲤鱼迎面相遇,双方越游越近。

     

        老师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小蝌蚪正在找妈妈,它们迎着鲤鱼妈妈游过去,问它知不知道蝌蚪妈妈在哪里。”

     

        第二张:一只乌龟缓缓地在水中游,小蝌蚪们快速赶了上去。

     

        老师问:“现在看到什么啦?”

     

        又一只小手高高举起:“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从后面追了上去。小蝌蚪弄错了,以为乌龟是它们的妈妈。”

     

        “回答得对。现在我们就来学‘迎’和‘追’这两个生字。”

     

        沉浸在动画的世界里,孩子们兴致盎然。

     

        身边的王兰笑了,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堂课的设计者,正是王兰。

     

        而每节课,王兰都是这样“精益求精”。为什么要花这样多精力研究课件?记者的问题,引发了这位老教师一段最刻骨铭心的回忆。

     

        那是60年前,兰家庄小学,王兰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没想到竟“栽了大跟头”。第一次走上讲台,几十个小朋友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她,王兰沉住气,按课前准备的,先把课文念一遍,再把课文的意思讲一遍,最后领着大家读一遍。糟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还没下课,一篇课文就教完了。怎么办?王兰灵机一动,布置小朋友写生字。不一会儿,生字也写好了。“那,那就把作业本交上来吧。”

     

        回到家,王兰倒在床上痛哭:“我这样教书,不是误人子弟吗?”

     

        那次“失败”的课后,人们就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室外,窗户前,一个年轻女教师一手握着笔,一手拿着本子,认真听课。放学后,教室里没人了,又是这个女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练粉笔字。在家里,王兰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反复琢磨,躺在床上想,连走在路上也在想……就这样,王兰的课越来越精彩。1955年,王兰被调入江苏当时唯一的重点实验小学——长江路小学。

     

        是怎样的魔力,使王兰能把语文课变成艺术精品?一页泛黄的日记给出了答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一些,老师就得多辛苦一点。为了课堂的40分钟,课前要用多少个40分钟,我是无法计算的。”

     

    两辈子育人——

     

    “我必须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承下去。”

     

        有人说,王兰是一辈子教书,两辈子育人。

     

        30年前,60岁的王兰就不再讲课了,但心中对小学教育的那份挚爱,却从未忘却,她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指导青年教师,用生命的余晖,照亮一批青年人走的路。

     

        宋建玲是王兰的第三代“徒弟”,在她的抽屉里,至今还留着一份教案,上面写满各色笔记,这份教案,王兰修改过7遍。

     

        宋建玲回忆,刚工作时,学校安排她上一节公开课。上课前一天,宋建玲被王兰叫到办公室试讲,听完后,王兰铁青着脸说:“肯定砸锅。”被严厉斥责的宋建玲在黑板前边哭边讲,汗水浸湿她的后背。“那晚我一夜没睡,仿佛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是王老师让我懂得要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王兰或许没想到,在她看来最普通的一生,影响了一批青年人的人生轨迹。

     

        赵昌竹,长江路小学最年轻的教师之一。20年前,他还是长江路小学的学生。“书本上的内容在王老师的讲解下,一下子生动起来,学《马踏飞燕》那篇课文时,好像真的有匹烈马在我面前飞驰。”十多年后,赵昌竹毅然报考了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如今,他也成为长江路小学一名语文教师。

     

        “我已经90岁了,我必须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下去。”这是王兰常说的话。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王兰还会当小学老师吗?

     

        “一定会!”王兰说,“从教60年,我还没做够。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还要做一个教师,仍要教小学语文。”(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