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新作过眼

    钟响磬鸣的英雄史诗

    ——《将军与故土》读后

    张志南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13 版)

        认识钟兆云同志有诸多年月了。这些年,常常耳闻目睹他在史海文坛上结下的“花果”。早在20年前,我就认真品读过他执笔的报告文学《将军与故土》,这是他的长篇处女作,是年他24岁。他的人连同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军与故土》书写的是当年“中央苏区模范乡”闽西才溪衍生出来的人与事。人包括了当年曾在这片土地从事伟大革命实践的毛泽东、朱德等领袖,也有跟着朱毛红军打天下的才溪所涌现的“九军十八师”,还有此后“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才溪“土著”人物。事当然是由这些人创造的,或壮烈,或悲歌,或泪水,涵盖了才溪百年的历史,点点滴滴,由浅入深,汇涓出了一条才溪人拼搏向上的情怀之河,磅礴着信念和追求的力量。作为曾在这片红土地工作的人,我读《将军与故土》是颇有收获的,一字一句深感真实亲切,老区人厚实的生命感跃然纸面。

        报告文学不仅要有生活的真,也要有艺术的张力。如何在感人中还原历史、引领时代,就看作者的功夫深浅了。能在复杂、斑驳的历史长河中拉出一条清楚又见地分明的路径出来,全凭作者对文学、对历史的通灵与修养和“金刚钻”的毅力。山外又有山,行行重行行,要给读者展现柳暗花明的天地,可谓“行路难”。经过兆云和合作者不懈的努力,在其笔下,将帅和士兵,烈士和平民,男人和女人,均留下让人难忘的身影;烽火硝烟、血火洗礼、建设号角,莫不余音绕梁。

        最让我心仪的是毛泽东主席在田间地头甘当学生的调查,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才溪将军们不忘本、和父老乡亲休戚与共的赤子之情。这些美好的过往,将永远留在历史的深处,值得追思追忆,提醒我们流光溢彩的今天来之不易。读《将军与故土》,字里行间飞溅出峥嵘岁月,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历历在目,不断溯回,让人身在异乡,心却和闽西“相逢”。

        20年后修订重版的《将军与故土》,收入了近百张色彩斑斓的图片,还新添了当代才溪人尤其是企业家们的励志故事。他们遵循内心,带着各自崭新的生机,在山区、老区、特区,用汗水、用步伐、用伤痕、用悲痛,踏实又执着地诠释自己的梦与未来,与变革的时代一起奋斗,一起筚路蓝缕,一起矢志追求,挖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地基,筑了一幢又一幢刷新的梦想之楼,最终终结过往坎坷的生涯。他们在各自领域里的成绩,不说惊人,也是骄人。我认识并了解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某个阶段可以说见证了他们事业的发展,感受到才溪精神在他们身上的传承。我觉得他们的激扬人生和奋斗故事,体现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爱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因此,读新版的《将军与故土》比原先的热闹了许多。不仅在于量,也在于质。作者懂得攫取人物的重要面,生动地进行刻画,既丰满了人物的纹理,又精确了人物的骨骼,透析于纸的精神思想也更立体化了,清晰可见,值得回味。

        一切也都还是围绕着才溪展开的。这里原是片默默无闻的地方,之所以声名远播,与毛泽东主席的《才溪乡调查》这一光辉文献密不可分。鉴往知来,温故知新。2013年8月,福建省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四套班子赴上杭古田和才溪,瞻仰古田会议旧址和才溪乡调查旧址,召开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座谈会。作为参加活动的一分子,我在体味毛泽东主席和一批开国元勋正确的群众观,思考老区群众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支持革命的动力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老区的巨大进步,最明显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和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才溪人民一如既往地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坚定地沿着先辈之路,靠着党的政策和自己的勤劳智慧,发展特色产业,用诚实劳动铸就了生命的丰沛、家乡的辉煌,以及心中的“中国梦”。正如毛泽东主席当年为才溪“衰坑”村改名“发坑”村一样,才溪在先辈们的期许中,真正发了,实在值得喝彩!

        一切美好的东西,基于的是剔除污垢,于患难之中开出花来,然后枝繁叶茂。这片在苦难中诞生了伟人文献和英雄群体的红土地,在伟人和将军们相继辞世后,精神的大厦依然屹立。诚如书中所述,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片红土地上的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着理想和信仰,为民务实清廉,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为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