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有话要说

    跨文化人才如何培养

    杰弗里·雷蒙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4日   11 版)

        与以往相比,今天成功的教育需要面对很多前所未有的因素。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因素就是如何帮助当今的年轻人成为跨文化人才。

        我认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方的差异,也许最大的差异就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这里我要提及一位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任碧莲的写作手法融合中美两国文化的特点,作品让读者有机会体验兼具东西方两种价值观的思维方式。这使任碧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年来被誉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

        任碧莲是一个典型的跨文化人才。那么,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像任碧莲这样的人呢?在我看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必由之路。这种教育应该是结合思考与行动的,我们要让学生既会想也会做,需要创造一种既让他们能体会跨文化知识的差异,又能让其在行动上对跨文化思维有深刻认同感的环境。

        首先,课程设计应该围绕跨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这些课程应该保证学生们能够学到全方位的知识,促使他们更为谨慎的思考自己的认知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是否与他们的文化背景相关,并学会如何有效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此外,课程体系设置还需要包括一些间接的方法,比如语言学训练以及阅读文学名著。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使用者在描述世界的过程中会受到其所用语言的影响。对于使用单一语言的人来说,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更会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如何认识世界取决于如何用语言描述世界。

        谈到阅读文学著作的问题,特别是阅读好的小说,我认为这是开拓年轻人想象力的最好工具。小说让我们把自己置身于有别于现实的世界中,让我们更加富有同情心地看待这个世界。当我们读到有不同文化背景作家的作品时,实际上是在通过他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

        在当今社会,我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习英文和中文。当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这对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将会有很大的促进。

        再来说说行动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获得发展,实践是唯一的途径。我们要把他们放在包含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让他们去体会、去思考、去克服困难并且迎接挑战。要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建立不同的生源渠道,让校园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构建学生的多样性只是一个开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规定学生一天中有一部分时间跟自己文化背景相同的人进行交流,这时候他们最放松;而另一部分时间,要督促他们与不同世界观的人进行交流,从而获得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视角。

        我很骄傲地说,上海纽约大学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率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的学生中有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来自其他国家,我们给每一个中国学生分配了一位外国室友。我们几乎每天都向学生强调开拓自我的重要性,我们的课程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熟练地使用中英文,我们还要求他们阅读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著作。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真正的跨文化人才,拥有跨文化的思维方式,就像任碧莲一样。(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美国康奈尔大学前任校长 杰弗里·雷蒙)(本报记者 罗旭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