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0日 星期二

    深圳文博会在升级

    张玉玲 李慧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0日   04 版)

        当第十届深圳国际文博会落下帷幕,关注交易额的新数据,关注签约方的新名单,齐聚深圳的人还会思考此行到底有何收获,为下一次相聚寻找一个更充足的理由。

        本届文博会的直接变化是博览会的“长度”,会期从4天改为5天。当各种会展积极“瘦身”时,文博会为何能延长会期?原来,这是根据市场需求出发的。广大客商反应,4天会期“不解渴”,第一天刚装好台,第二天正磨合好,第三、四天就准备撤展,而且也没有时间去好好看看其他的展台,希望能延长展览时间。本届展会前两天为专业展示和交易,后三天对普通观众开放。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文化产业界人士带着发现的眼光慢慢地看、细细地品,把文博会当作“充电器”,为以后的工作寻找动力和灵感。

        9个馆的展品琳琅满目,这是文博会的“宽度”。内行们白天置身于“产品的海洋”中,看变化、看差距、看趋势,看哪类文化产品最受观众追捧,为自己的文化产品做最充分的市场调研。在文博会这个专业化的平台上,展览展示,相马赛马,文化产业界人士在这里学习提高。

        几十个高规格的论坛更是不容错过的“思想盛宴”,它们决定了文博会的“深度”和“高度”。从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发布,到中宣部组织的座谈会;从相关部门的政策解读,到地方政府和文化企业的论坛,既有权威的信息发布,又有观点的碰撞交锋。

        夜幕降临,劳累一天的参展商也不会闲着,约上业界老友聚会,或与新结识的客户继续沟通交流。记者注意到,文博会期间,酒店的大堂,时常座无虚席,灯火长明,各路人士畅谈对文化产业的思考,创意和创业是主要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为什么还需要展会?虚拟世界的快捷和便利,无法取代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快乐和深思。在文博会上与同行相聚、与高手过招、与业外人跨界碰撞,思想在激荡,创意在飞扬,智慧的火花在快速闪现。正是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吸引了1.7万名海外采购商漂洋过海地赶来。

        从文博会,我们还能感受到深圳这个城市的活力。普通市民,兴高采烈,拖家带口地逛文博会,近距离地选购文化产品,潜移默化中分享着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总有文化产品会触动他,总有文化内容会打动他。参观展会,他们得到的是一份“过节”的快乐心情,在参与中感受着文化的魅力。

        明年,深圳,我们再见。期待更多的创意和精彩。

        (本报深圳5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李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