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厦门流行这样一句话:“这事我们得听听群众意见。”因为这样的态度,原本打算投入1亿元的项目,“缩水”到200万元。
在厦门筼筜湖环湖步道拓宽改造一事上,厦门市有关部门请设计单位做出的最初预算是1亿元。这时,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这事我们得听听市民群众的意见。于是在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后,舍弃了全实木的方案,选用闽南的石条步道,最后只花了200万元。
去年,厦门启动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真正让民情、民意发挥主体作用。
“耳对耳,听民情”
过去的一周对厦门思明区曾厝垵的群众来说,很忙,很新鲜。他们第一次被请上了“圆桌”,向规划师当面直言曾厝垵改造提升的意见;他们第一次享受“专家”待遇,参与规划方案的“评审”,这份规划方案的设计理念全部来自群众的好建议。未来,他们还将成为规划方案的实施者和“带头人”,让美好的愿景成为现实。
在起草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时,知道起草流程内情的厦门市规划局一位规划师说:“起草搭架子的素材依据,领导的调研、市民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言,各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在专业的规划中是不多见的。”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美丽厦门建设中就没有间断过。70万册介绍《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小册子,走进厦门市民的家中,向厦门市人民展示着厦门的“美”。小册子里还留下空白页,向市民征集关于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意见建议。厦门市区两级设立了“缔造办”,本地媒体热线电话与厦门市规划局网站同时接收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活动在长街短巷、房前屋后热火朝天地展开。
用了一个多月,共征集意见建议32000余条,立即解决的有29500余条,上报意见建议2500多条,最后形成1510条意见和建议归纳成册,逐条得到采纳回应。
“心贴心,解民忧”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海鲜可以不吃,但‘虾米’(闽南语:什么)是‘美丽厦门’一定要来听听啦!”在厦门人称“海鲜哥”的万南生一开嗓,就引来了游客的“围观”。
万南生见到游客江小姐来了,便开始娓娓道来,“美丽厦门”启动以来,我们把自己社区、辖区内的意见和建议上报给社区,社区再整合给区里。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成果如今是真真看到了,感受到了。“比如当时我提出夜晚周边的烧烤摊总是破坏曾厝垵的文艺气息,希望能遏制这个现象,”万南生兴奋地说,“现在烧烤摊果然少了很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啦!”
走进田间地头,才能知民忧;坐在同一张板凳上,才能听民声。厦门翔安区新圩镇的党员干部全部“出动”,挨家挨户地了解村民的心声,宣传“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美丽新圩大家建”等有关内容。还有不少党员干部挤出中午休息时间及周末,深入百姓中,实地察看农村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百姓的忧愁。他们决定9月之前把所有农户走一遍,做到不漏村、不漏户,目前已走完近3000户,共收集困难问题495条,征求意见建议610条,并将这些问题分为七大类,分解到各个部门去落实解决。
“手拉手,同治理”
海沧区西山社村民蒋水旺、吴水全、谢永良、李全成和蒋火奔等“五老”亲自出马,全村106户人家都敞开了家门,和施工队一起拆旧墙,建花台,修村道。劳师动众,还得“损兵折将”,让出房前屋后的土地及房屋2058平方米,果树73棵,加上出工出力累计折价达46万元。但村民觉得为美丽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划算的。从村民“千年等一回”的话语里,足见他们翘首期盼的心。
荒废之地变身公园,公园里还有椅子,连椅子都有主人,这些都是厦门人的杰作。海城花园小区的街心公园里,原先冷冰冰的石凳换成了凝聚爱心的木椅,上面还刻有捐赠者的名字。这种事在厦门比比皆是,因为认捐认管公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甚至有的社区出现居民排队等着认养公共绿地的火爆场面。
一个个来自基层的群众,争相献“美”,组成“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宣讲团,通过用群众的话,讲述亲历、亲为、亲闻的美丽故事,说变化、谈感受,把身边事传递给身边人,引起共鸣。
上发言席,宣讲团成员付雪梅说,我和我家老任都是书画爱好者,一起牵头创办了社区书画俱乐部,创作了很多美丽家园的作品。听说社区一些老阿婆不认得字,我们就将共同缔造中的美丽故事画出来,不仅阿婆们看懂了,小孩们也看懂了。
如今,厦门的社区自治正源源不断地为宣讲团输送素材,群众心中的美丽城市正在日渐生动、丰富多彩。(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