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校训的故事

    海纳百川 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校训的文脉延承与大海气魄

    刘艳杰 冯文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19日   06 版)
    王蒙题写的中国海洋大学校训 刘邦华摄影

        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依山望海,宁静幽雅,90年前,中国海洋大学就诞生在这里。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题写的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字体苍劲,内涵深远。穿行其中,一座座德式建筑,一棵棵参天梧桐,一尊尊人文雕像,在海风吹拂和时光雕刻中愈发厚重。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这是齐鲁大地上第一所本科起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90年风雨沧桑,海大校训也在时光的变迁中积淀蕴成。

        1924年,学校建立之初,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引领着莘莘学子的求学热忱,并吸引了彭明晶、罗荣桓等革命志士在此就读。

        20世纪30年代,这里群贤毕至、大师云集。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老舍、洪深、沈从文等一批蜚声学界的文艺泰斗在此讲学论道,不仅留下了传诵后世的文坛佳话,也奠定了这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及至5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华岗校长的感召下,陆侃如、王统照、高亨、冯沅君、赵俪生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家与童第周、王淦昌、曾呈奎、赫崇本等自然科学的名师一起造就了海大的科学人文辉煌。

        历史上的两度人文辉煌,承载了海大人的美好记忆,每每想起,令人难以释怀。重振海大人文辉煌,是几代海大人的梦想。

        2002年4月,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从时任校长管华诗手中接过聘书,正式加盟海大。他说:“我要为海洋大学人文科学的振兴尽微薄之力。”校训乃一校之魂。契合中国海洋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王蒙建议把海大的校训确立为“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海纳百川,语出《庄子·秋水篇》,意指海大人应虚怀若谷,海大校园应百花齐放,能容纳各种学术思想、各路群英。“取则”典出晋陆机《文赋·序》,“行远”典出《中庸》,取则行远,意指海大人既能够遵循科学规律,又能够眼界高远且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中国海洋大学的老院长、我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文圣常院士曾经对海大校训进行了一番富有哲理的拆分解读:“海大有容、纳贤礼士、百舸扬帆、川流不息;取经求法、则明理析、行云流水、远无不及。”现任校长吴德星则用“法自然,海纳百川;做智者,取则行远”的励志名言寄语一届届海大毕业生。

        在王蒙的引领下,海大先后创设了“名家课程体系”“驻校作家制度”,铁凝、张炜、毕淑敏、迟子建、莫言、贾平凹、余华、王海……一批当代名人作家先后来到海大园,海大人渴盼的第三次人文辉煌开始闪现星火燎原之光。

        2011年,在作家毕淑敏的倡导下,中国海洋大学的7名师生搭乘“和平之船”环绕地球一周,历时106天,行程5万多公里,穿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这在中国高校尚属首次。在环游世界的旅程中,海大师生践行了“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把海大的教育理念和海大人特有的精神一路传播。

        在贵州茫茫大山深处,当地人说有一个名字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3年来,这个支教团在此济困助学、教书育人,支教的学生们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海的气息一直环绕着大山,海的精神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海大路”“海大桥”和一所所以海命名的小学(望海小学、百川小学、行远小学、山海小学、海情小学)……无一不诠释着“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

        多年来,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中国海洋大学,其海洋和水产学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校已在8个学科(领域)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全球科研机构前1%行列。海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船,中国海洋大学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科考船队,下辖“东方红2”“海大号”“天使1”,再加上正在建造中的5000吨级的“东方红3”船,形成了中国高校界独一无二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

        一流的办学水平培养出了一流的海洋人才,截至目前,学校毕业生中已有12位成为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海大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第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吴德星校长说,作为一所战略性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将以造就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助力中国早日实现海洋强国梦。(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冯文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