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41.39万。近五年出国总人数为166万,比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数还多,而且今后五年这一数字仍会增加。
的确,我们身边的留学生正越来越多。原来出国留学大多是读研究生,但现在读本科甚至高中就出国的学生正逐渐增多。出国留学的人多了,留学生的地位也就相对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大学生还很吃香的年代,留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海归”成了一个令人艳羡的称号。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求职竞争的加剧,不少“海归”也黯然成为转战于各个人才招聘会的“海待”。
然而,出国留学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中国早期的领导人年轻时都曾在国外接受过革命的思想。钱学森、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元勋也都有过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改革开放之后,大批学子出国留学然后又回到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贡献自己的才智。
莘莘学子怀着求知的欲望走出国门,远离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其中大多数人都要靠自己刻苦学习争取奖学金或者在学习之余辛勤打工积攒生活费。这里面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一直以为我们并没有过多关注海外留学生这个群体。例如,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中东乱局的新闻时,你想到过还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也在那里经历着动荡与不安吗。偶尔,我们会看到外电报道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参与盗窃等不良行为。但客观来说,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是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的。其中还有不少中国留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甚至是见义勇为,成为中国在当地的形象大使。
而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广大留学生浓烈的爱国热情。有句话说“出国才懂得爱国”,那些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年轻人,他们出国之后并没有迷失在国外的灯红酒绿之中,而是愈发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笔者终身难忘的是,2008年4月2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日本长野县长野市传递。由于境外敌对组织和日本的右翼势力预告要破坏火炬传递,大批中国留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从日本各地集结到长野。在火炬传递终点的公园里,留学生们提前几个小时就来到现场,大家胳膊挽胳膊组成了一道坚实的人墙,没有让一名破坏分子接近举行仪式的小广场。当时天降大雨、气温较低,浑身湿透的留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唱国歌取暖提气,现场气氛极为感人。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出国留学也考验着政府保护海外公民的能力。与在国外经商或定居的华人华侨不同,留学生群体普遍年纪较小而且还呈现出日益年轻的趋势,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抵御各种自然或社会风险的能力有限,在国外发生突发事件后最需要来自祖国的保护和关爱。可以说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和留学目的地的分散,政府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广大海外学子在平常能够得到祖国的关心,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祖国的保护。
留学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之桥,是让中国认识世界、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许多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受到了像雷蒙·沙堡这样国外友人的帮助。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从世界各国来到中国,他们在这里亲身体验到了真实的中国,目睹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对于这些在华的外国留学生,我们也应该热情款待、给予关爱。对于那些来自贫穷国家的留学生,我们不要歧视;对于那些来自目前与中国政治关系不好的国家的留学生,我们也无须鄙视。我们不仅要接纳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我们甚至还可以吸引一些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生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里面的老外职员还是太少。我们既然要走向国际,为什么在招募人才时不更加国际化一点呢。
让我们共同关心留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还是外国来华的留学生。(本报记者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