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保定学院中文系2003届毕业生。2003年8月18日,是我一生无法忘怀的日子。那一天,我和王立静、宋玉静、张永超、李小宇、王建刚6个人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选择去新疆就是选择了吃苦,就是选择了奉献。”临别时校长的叮嘱一直回响在耳边。
从西安转车后,又历经40多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的东归名城和静县。走出小小的站台,来接我们的校领导已经热情地伸来了手,让我们的心里涌过一阵暖流,旅途的疲惫一扫而空。
生活单调,学生成了我们眼中亮丽的风景。他们热情大方,很快便和我们无所不谈,体育场上更是常常并肩作战。一天深夜,我睡得正熟,咚咚的敲门声把我吵醒了,一个学生生了病,我赶紧和同事一起用自行车把学生送到县医院,并一直在病床前守到第二天早晨。经过这件事,学生们更信任我们了,真的把我们当成了哥哥和姐姐。我的班里曾有一名从外校转来的女生,不仅成绩不理想,还接触了些校外闲杂人员。我知道,这是她成长的关键期,最重要的是给她自信。经过一番真诚的交流,我让她担任了语文课代表。没想到,她非常负责任,把早读安排得井井有条,作业本收发得也很及时。每次看到她,我都投以赞许的目光。她的成绩逐步攀升,一个学期结束后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您是第一个对我怀有期望的老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读着短信,我深深感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都有等待发掘的巨大潜力。
学校对我们这些内地来的教师非常关心,第一个春节回家探亲时的车票,就是校长费了很大力气才买来的。为了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还组织了“年轻教师拜师”活动。我拜的师傅教学经验丰富,让我受益匪浅。三年后我的“出师课”获得了教研组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我还先后荣获了校级、县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等称号。我和同事们还一起刷新了和静高级中学高考记录。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我们相拥而泣。
2006年,我收到了上天馈赠的另一份礼物——在我到和静高级中学工作的第三年,我和李小宇迎来了爱情的结晶,我怀孕了。8月21日,在产房里伴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我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望着那张红扑扑的小脸,我最想告诉孩子,他是个新疆人。
有幸福就有悲伤。赴疆之前父亲已经卧病在床,2004年春节我回家探亲时,父亲的病更重了。开学日期临近,我百感交集,这个时候哪个儿女忍心离开病床上的亲人远去啊!但是,我必须得走,因为校园里还有同样需要我的孩子们。带着万分的牵挂与不舍,我正月十七返校,五天后父亲离开人世。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家里没把噩耗告诉我,而且一瞒三年!三年中家人编了无数个善意的谎言回答我对父亲的问询。直到三年后再次回家,我才得知实情,那一刻失去亲人的悲痛和未能尽孝的愧疚让我哭得撕心裂肺,但纵使我在父亲坟前长跪不起,也无法弥补心中深深的遗憾。
新疆工作的十余年中,在寂静的深夜,当我批改完作业,放下手中的笔,我都会情不自禁透过窗户遥望天山。在我心里,天山是座神山,我愿意在她的脚下安放火热的青春。我也喜欢“和静”这个美丽的县名,更始终坚信,追寻梦想的我,一定能因为内心的坦然和平凡的坚守,宁静而致远。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通讯员 米建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