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关注20世纪中国留法学生的历史。我认为,中国留法学生的历史不可以从20世纪上半叶直接跳到80年代。在1964年中法建交之后,我国有一批国家选派的优秀青年到法国学习,他们成为破冰年代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尖兵。但是此前,我们很难找到他们留在历史上的痕迹。我认为这段空白一定要填补。
201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多卷本《世界历史》。第36卷《新中国与世界》第四章第二节“中国与法国:打破坚冰的里程碑”部分是由我完成的。《世界历史》是一部集体著述。正如36卷的后记中所言:“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踏上改革开放道路,在这近30年之中,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编写过程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能全方位涉及这个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努力尝试依据近年学术界所取得的成果,为读者勾勒出这一时期中外关系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并根据每位作者的特长和个人研究,在一些专题领域有所开拓、有所推进。”因此,作者们发挥专长,力图在无数流传多年的世界历史书版本中,贡献一些新史料、写出一点新意。
我负责的1949-1978年的中法关系正好涵盖了中法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因此,在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倍感荣幸。我深知国内许多专家就此课题已经写出许多史料充分、内容翔实的专题论文或者专著。为避免重复,我只好另辟蹊径,按照我研究的20世纪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历史线索,试图写出新意。
新中国成立后,冷战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受到阻隔。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交。3个月后,中法双方互派大使,并马上重启两国中断多年的各种交流活动。这其中,派遣留学生的项目最引人注目。在党和国家直接关怀下,两年间,中国先后两次向法国派出约200名留学人员。这些学生年轻、充满朝气,他们延续了留法前辈们的光荣传统,肩负起在特殊年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任务。他们在国外努力学习法国先进文化,与当地人民交朋友,寻访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留在法国的工作和战斗足迹。他们曾有幸在老一辈革命家们留学时经常聚会的一个咖啡店前合影,在此留下他们青春的身影和梦想。
他们成为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直接接受和传播法兰西文化的先行者。虽然他们在1967年就提前结束留学生活,但是,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加强后,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中国外交外贸、新闻媒体、教学科研等部门的中坚骨干,成为继40年代留法学子后,又一批中法之间承上启下的文化交流使者。可是,在一段时间里,这个优秀的群体仿佛被遗忘。不过,他们终于在夕阳黄昏时刻集体亮相,以一本《金色的回忆》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已经逝去的,但是不输于任何一代的花样年华,特别是他们无怨无悔的生命亮点。广大读者由此得以分享这些填补了的历史空白和集体记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