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具有藏南高原和中喜马拉雅山地两大自然地理单元的地域特征

    摸清世界第三极的生物家底

    作者:李晓东 邵明亮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5日 06版)

        眼下,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园林系主任彭培好教授正和自己带的研究生加紧整理制作植物标本——这近两万份的植物信息来自青藏高原珠峰脚下。

     

        与此同时,“珠峰地区野生动物展”正在广州举行,众多独特的动物标本唤起了公众对青藏高原的求知欲。

     

        两个不同场景,还原的是“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考察”的成果,这次大规模科学考察始于2009年,2012年年底完成成果鉴定。

     

        珠穆朗玛峰被喻为“世界第三极”,这里的生物家底是怎样的?日前,记者采访了负责此次科考植物调查的彭培好教授,还原当时的科考情况。

     

    对珠峰动植物资源最为系统的考察

     

        “喜马拉雅地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也是全球最为关注的生物和生态热点地区之一。”为何进行珠峰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考察?彭培好介绍,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喜马拉雅地区的中段,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具有藏南高原和中喜马拉雅山地两大自然地理单元的地域特征。尽管我国从1958年起就对这里的动植物进行过多次调查,但一直没有摸清其家底。

     

        为弄清珠峰自然保护区的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并进行生态评估,历时3年多的珠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考察于2009年启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负责野生动物资源考察,而成都理工大学和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负责野生植物资源科学考察。

     

        彭培好介绍,本次调查涉及珠峰自然保护区所属的定日、定结、聂拉木、吉隆四个县3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既考虑对物种的调查,也考虑对群落和重点物种的调查;调查区域分为南坡和北坡,南坡强调物种和植被分布垂直变化的调查,北坡则以高原湿地、草原、草甸为主,强调对物种集群的调查;调查综合采用红外相机、摄像、摄影、声音分析以及遥感解析等多项技术,提高了野外的发现率。“这是目前为止对珠峰最为系统的科学考察。”

     

        科学考察队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系统野外考察,而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次就是彭培好带着9名科研人员和保护区人员,历时108天,重点调查了喜马拉雅山南坡的8条河流流域地带。他回忆,考察相当艰苦,一辆大卡车带着锅碗瓢盆和考察设备,考察人员自己搭帐篷、做饭,与瘴气、蚊虫较量。在野外的照片里,彭培好穿着迷彩服,蓬头垢面。就在那次南坡考察中,彭培好从峡谷中跌落,腰椎受了伤,后来住院治疗4个月才好利索。

     

        不过,与考察成果比起来,所有经历的困难都是“物超所值”。通过系统科考,及时准确掌握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家底,为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全国和全球对该区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建立了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

     

        “与以往的科考相比,这是珠峰地区最全面系统的一次综合型的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科学考察。”整理自己的科考成果,彭培好颇为自豪。

     

        彭培好和自己的团队开展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组成及其分布现状调查、珍稀特有植物物种调查。

     

        根据调查,珠峰自然保护区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983种,新分布记录60科118属202种。而此前,珠峰地区共录得维管束植物1600多种,并且没有详细的植被分布图。但调查同时发现,保护区内道路修建、旅游污染、林木砍伐、过度放牧等正给植物生存带来人为干扰,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彭培好介绍,通过科考调查发现,珠峰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科45属81种。此次科考调查,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并对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群系水平的详细描述。他透露,在珠峰地区发现的部分兰科植物极有可能是新的物种,目前尚未完成最后的鉴定。

     

    动物有新物种发现

     

        在科考的3年多时间里,野外考察几乎天天有惊喜。在野生动物调查中,动物的新分布,甚至新物种的发现,不断更新着人们对珠峰保护区的印象。

     

        通过科考,基本查清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状况及种群数量概况。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所长韩日畴介绍,珠峰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由原来的330种增加到49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物种2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4种。

     

        科考队认为,珠峰自然保护区最引人注目的珍稀濒危物种为雪豹。尽管雪豹的分布区较为广泛,但其最为集中的产地就是珠峰保护区,基于其珍稀性以及是珠峰区域高山、高原的代表性动物,科考队建议将其定为保护区的标志保护动物。

     

        科考队队长、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研发中心主任胡慧建此前曾表示,在珠峰保护区内,北坡部分和南坡部分差异明显,“通过三年科考,我们对珠峰地区自然环境和生物分布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胡慧建说,这次科考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物种,如在南坡山沟中发现了剧毒的喜山原矛头蝮蛇,另外还发现几种山鼠类动物。(本报记者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邵明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